返回第66章 奉调回总部(第2/3页)  谁为人生做主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千五百人,年收学费六千八百万,中学部不足五百人,大学部不足两百人。现有教职员工超过四百人,目前,压力很大。清华实验学校建成后,将在秋季进行招生,他们是名校,对我们构成的冲击是显而易见的,我们要研究措施,做好应对工作。我就说这些。”

    李文卓看了一下时间,说道:“闻校长,您把学校的情况说一下吧。”

    闻校长来自河南安阳,特级教师,名校校长,中国主体教育创始人,养成教育践行者,著名教育家。老校长的一生都贡献给了教育事业。尤其对养成教育工作倾注了大量心血,他为抚远实验学校提出的教育理念是:“全面发展打基础,个性发展有特长。”为抚远教育走出困境,创造二十年的辉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闻校长操着浓重河南地方口音说道:“搞教育我是内行,但在市场经济形势下搞民办教育我是外行,但我坚信一点,只要我们从幼儿教育、小学教育,负责任地,踏实地把基础工作做好,围绕着养成教育理念系统地抓下去,成功不会太远。教育不像盖楼房,受利益驱使办教育是搞不成教育的,即使做起来了,也走不远。”

    “所以,先定好位很重要,究竟是为了教育而办教育,还是为了赚钱而办教育,这个问题要先弄明白。这次全国民办教育研讨会,是研究和探讨民办教育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的发展方向,想依靠这次会议解决招生问题和赚钱问题,是不太可能的。所以,这个根本问题不解决,想抓出教学质量是很难的,这是我一贯的观点,看看郜总有什么意见吧。”说着把所有人的目光引向了郜铣冰。

    显然,吴征兵对这番缺少营养的话不太满意,但在企业家和教育家的不同思维中对教育、教学,乃至实现教育目的的手段无论如何都必将存在明显差异。这为郜铣冰接下来要讲的话,增添了不少难度。

    不过,郜铣冰心里清楚,他不过是请过来给久病的患者探视的医生,不得不在递过来的手腕上把把脉,即是大夫不得不走的过场,也是家人不得不进行的应付。

    郜铣冰面对着各种复杂的目光,不能视而不见,但凭心而论郜铣冰虽然做过几年教师,也做过学校中层领导,但在“唯分数立论”的畸形教育年代,他只研究过如何让学生考上大学和好大学,从没想过新生事物的民办教育还会存在招生问题。

    但必定是做过教育的,老校长的心音他是能读懂的,核心就在这里,解决问题才是关键。

    他推了推鼻梁上的眼镜,看着闻校长不紧不慢地说:“校长,您说的我都认可,尤其是您提倡的养成教育我更加认可,在养成教育体系中,良好思维习惯的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等等,这些对于学生未来的成长有着无可估量的作用,它远比教学生掌握一些微不足道的知识重要得多。”

    “当然,这是一般不搞教育、不热爱教育和不深入研究教育的人所不能理解的。”

    “但企业办学不像国家办学,如果超出他所能承受的办学成本就办不下去了,我们所谓的养成教育也好、主体教育也罢,只能遗憾的停留在里,也就无法通过教育、教学途径使它转化为社会教育成果。因此,面对社会办学在研究教育、教学质量的同时,和公办学校不同的是必须考虑招生的问题。”

    闻校长听到这里,看了一眼这个年轻人,目光显然温和了很多,不过还是充满着疑问,透出来的意思是“道理懂,可方法呢?”

    郜铣冰接着说:“清华实验学校走的路子是依靠名校求发展,“清华”的牌子太亮了,太有吸引力。但名校之所以成为名校,原因‘不在于其名,而在于其师‘,‘有名师,才有高徒,学校才会有名气,有了名气,对招生才能更有利,逐步形成良性循环’。因此,我们的教育发展战略重点和突破方向,应当放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