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440章人口政策(第2/4页)  澳洲风云1876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其面向青龙市和龙门镇的货运航线都是热门航线,这是因为青岛周边盛产煤炭的临沂镇,大规模的向青龙镇输送优质原料煤炭,同时向龙门钢铁厂输送优质煤炭,形成稳定而利润可观的运输线,有数家中小航运公司在此经营。

    青岛镇面向布里斯班河,红河谷的旅客航线也是热门航线,三地间人流往来频繁,为此开通了专门运输旅客的客轮航线。

    有热门航线必然就有冷门航线,青岛镇经伯恩斯继续向北至达尔文,向南至悉尼和墨尔本航线都是冷门航线,前者是因为货运量和旅客量稀少,后者则是因为南北方关系冰冻造成的。

    在冷门航线上,一般采取人货混装的方式,满足基本的出行需求,至于舒适度就不要强求了,肯定没有专门的客船条件好,而且航班少,动辄十天半个月只有一趟船。

    青岛镇还开通了往来于天枢市和三马林达的航线,输出优质煤炭,食品添加剂和化学肥料,输入粮食,烟草,香料,竹木制品和各种当地特产,丰富区域间贸易关系。

    这一切,都是社会上自发形成的贸易渠道,不但带动了青岛镇的飞速发展,而且盘活了整个区域间经济。

    领地的扩大,同样带来了市场的扩大。

    兰芳国在国际联军介入之后,形势迅速稳定下来,伴随着一系列有力措施的发布,社会民心安定,人民回归正常的和平生活。

    来自松江市,北仑市,布里斯班市,红河谷市,青岛镇,天枢市,三马林达市和塞穆达的近海航线陆续开通,将东万律与昆士兰领地内的各个城市紧密联系在一起。

    物资和人员往来频繁,经济联系日渐紧密。

    来自昆士兰的管理阶层深入城市乡村,在取得第一手详尽资料之后,开始进行了极具针对性的归村并镇工作,以加强对往昔松散社会管控,令其走上有序发展轨道。

    这其中也发生过吵闹,辱骂和反抗,然后被迅速严厉镇压下去。

    没有时间浪费在说教上,兰芳国必须迅速恢复工农业生产,这是当前的首要大事。

    按照政策规定;

    兰芳国不论是华夏血裔也好,当地归附土著也好,只要是无地农民都可以分得不超过2英亩土地,与新近乔迁而来的华夏移民混居一村,数十个村社合并为镇,由昆士兰派遣的行政官员管理,一切规章制度全部遵循昆士兰体制,原有的彻底废除。

    原有的归附土著部落全部打散,华人聚居村落全部打散,新的村落与来自大陆的华夏移民混居而成,这将进一步强化民族融合进程,推动社会进入全华裔民族构成。

    很多部队退役士兵落户兰芳国,他们的功勋田同样可以在这里兑现,这些曾经为昆士兰流过血的士兵们成为村镇骨干,代替了原来的部落长老成为本村的话事人。

    从雏鹰学校毕业的年轻学生满怀热情,他们进入村镇中担任警察,民政助理,基层税务官员或者小学老师,乡村干部,协助更有经验的基层拓殖管理者组成严密的社会管理体系,将这片土地牢牢地掌控在手中。

    这个年代的土著部落没有什么民族意识,只要大家居住在一个村子里,日子久了,打招呼的话肯定能听得懂,简单的交流也没问题。

    等到小孩子上了华文学校,户籍本上登记上汉族,给自己取一个华人名字,那么就变成了地道的汉人。

    把春节作为最隆重的节日庆祝,在中秋节的时候思念远方的亲人,清明节的时候祭奠祖先,学着烧炒肥肠炒鸡丁,闲来灌两口老白干,端午节的时候包粽子,当地土著一代人之后一切都ok。

    天朝上国的华夏文明在南洋地区具有无可比拟的先进性,备受尊崇。起立坐卧都有规矩,尊老爱幼,尊师重道,长幼传承有序,那是丁点儿也不能乱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