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70章手指缝漏漏(第2/3页)  澳洲风云1876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个“新松江镇”,至于其他的什么资源啊,深水港条件啊,地理位置啊,发展空间啊通通不懂,整个儿一个大眼瞪小眼。    澳洲缺煤矿吗?    答案是根本不缺,新南威尔士州和维多利亚州都不缺,昆士兰州就更不缺了,而且都是那种优质露天大型煤矿,你就尽足了烧能用多少?    赵启山等人的私人牧场下面,去掉表层浮土下面就是优质煤矿,除了拿来烧烧炉子没什么其他用途,他们想不到这些几乎无穷无尽的优质燃料能派上什么用场?    青岛港的小火轮用的煤炭,都是自己雇人用马车去拉,煤炭免费,想拉多少拉多少,就这么用劲吃奶力气去用,也仅仅挖了个几十米长的坑,那么多煤炭得用到猴年马月?    至于锌矿和磷酸盐矿,赵启山他们在镇上也听人说过,不过大家都没有在意。    那玩意儿动辄数千上万吨,关键是挖出来你也送不出去啊,送出去也不值什么钱,等于白扯!    受时代局限性影响    不论是移民群体还是当地白人牛仔大部分都是文盲,少数能识得几个字儿的见识也很有限,来到澳洲以后,移民活动范围也就局限在百里左右,再远就两眼一抹黑了。    在昆士兰州的白人也好,华裔移民也好,所有人都知道应该效忠于领主昆士兰伯爵大人,不知道南方各州是谁?不知道伦敦是谁?更不知道女王陛下是何方神圣?    那距离他们的生活太远了,按照欧洲人后裔的习俗,领主的领主,不是我的领主。    也就是说,我只要效忠自己的领主就可以了。    按照华裔移民的认知,昆士兰伯爵大人是所有华裔移民的共主,为所有移民在这遥远的万里之外撑起一片天,是理所当然的效忠领主。    这里有报刊杂志等舆论媒体潜移默化引导的因素,也有千百年来根深蒂固的习俗,在这个民族意识没有觉醒的年代,远赴海外的华人抱团意识非常强烈。    菜刀4人组算是见多识广的一小撮人,但也仅此而已,他们不可能拥有全局性的战略眼光,唐绍仪说的这番话算是对牛弹琴,抛媚眼给瞎子看。    略一回神    唐绍仪便意识到了自己的错处,他自己是第1批留美幼童,少年时期和青年时期在美国求学,回到神州大陆之后辗转又来到澳洲,这些年跟随伯爵大人东南西北的跑,亲身参与新加坡和谈,培养出极其出色的国际眼界。    在伯爵大人的身边时,看到的、听到的和接触到的全都是国际事务,站在澳洲领的全局角度考虑问题,通盘考虑昆士兰州发展及未来,不断锤炼能力,而不计较一地一部门的得失。    经年累月下来,错以为别人都和自己一样,实在是缪之毫厘,差之千里,犯了经验主义错误。    他自嘲的一笑,端起茶杯来喝水掩饰尴尬。    “不瞒唐秘书,咱们哥几个之所以倾尽家财到青岛镇置办私人牧场,全都是托了老麦克的福,启山和广田兄都是老麦克的女婿,马为民和我是老麦克镇长的下属,当初都曾经在松树镇生活过。”陆强打破了尴尬的氛围,解释一句。    “老麦克镇长,你说的是?”    “老麦克是松树镇的原镇长,在红河谷牧场成立之初,他是最早一批跟随伯爵大人的白人牛仔。”    “噢……我知道了,是和南怀玉,刘山那一批的老人,原来是这样,那就解释得通了。”唐绍仪恍然大悟,笑着一拍大腿说道;“人常言道家有一老、如有一宝,怪不得得哥几个全都在青岛镇投资兴业,原来这其中有老麦克的因素,我猜想老麦克不可能有这么好的眼光,在青岛镇发展起来之前就笃定此处非同凡响,想必是伯爵大人点拨一二,伯爵大人真是宅心仁厚,对待老伙计非同一般的关照啊!”    赵启山等人愕然,他们从来没想过这个问题,略一回神之后说道;“此中情由我等也不知道,想来应该如此,这一啄一饮莫非是天定,该当由我等来回报这份恩情?”    “姑妄说之,姑妄听之,你们也别当真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