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34章 历史、文化、七色火焰会议(2合1)(第2/3页)  我大明武德充沛但选择文化胜利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以常凯申虎踞蛙岛不忘将故宫文物一扫而空,日寇侵华也将大批大批的文物运送回国,更不要说大英博物馆和法国卢浮宫里那些流落异乡的文物了。

    不过如今,在大明皇家博物馆事情自然要反过来。

    在玩的时候,派出考古学家偷偷前往别国挖掘文物,或者将中立文物抢注为自己的文物,一向是朱富贵乐此不疲的事情。

    当然目前朱富贵还没有能力舰泊泰晤士,炮轰凯旋门,去欧洲强盗的老家抢文物,不过大明皇家博物馆已经给他们空出了位置。

    在华夏本邦馆周围,是朝鲜、越南等一系列近藩的馆区,近藩之外是类似波斯之类的蛮夷馆区,再远,就是禽兽馆了。

    这是符合数千年来中华对于周边世界的认知的。

    为了避免友邦惊诧,朱富贵特地用5号袖珍字体贴心的在三个正楷大字下面写了告知,显示了我大明包容四海的广阔胸襟。

    想来未来陪同各国来访元首、使节观园的时候,那些知礼识节的欧洲朋友们是不会有过多不必要联想的。

    此外,在诸馆里面,日本馆算是比较特殊的一个。

    考虑到小日子过得不错的德川爱卿还没见面就给自己贡献了两条蒸汽炮艇,朱富贵还是捏着鼻子将他们算作了。

    毕竟三百年前上表称臣了嘛,而且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德川老弟说不定还会“自愿”上表纳土归明……

    朱富贵看好德川小老弟的觉悟。

    在日本馆中有不少文物。

    除了朱富贵处于让后世学者多掉点头发而特意放进去的陶俑奥特曼以外,大部分还是蛮重要的文物证据。

    一个是足利义满的称臣表。

    另外一个就是大名鼎鼎的“汉委奴国王金印”了。

    这枚铜镍合金的纯金金印,印面呈正方形,边长2.3厘米,印台高约0.9厘米,台上附蛇形钮,通体高约2.2厘米,上面刻有“汉委奴国王”字样。

    实际上,这枚印章的真品现在已经出土了几十年了。

    不过消息只在福冈地区小范围内流传,儒学家龟井对此做过一些研究。

    目前金印应该是在当地的小领主黑田手中。

    但不管是龟井还是黑田,听名字就不像是什么大人物,这枚金印自然也没有引起什么轰动。

    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黑田后人将它捐献给福冈博物馆之前,其实大多数人都没有听说过这枚印,而听闻过这枚印的人,也大多认为这是一枚伪造的印章。

    直到1956年,云南省晋宁县石寨、山西汉古墓群的滇王墓中,出土了一颗汉武帝刘彻赐给滇王尝恙的金印“滇王之印”。

    而这颗金印无论质地、字体、印钮和尺寸大小,均与日本出土的“汉委奴国王”金印相同。

    而在当时汉朝皇帝眼中,云南与日本的土王同样也没有什么差别,送出同款金印也在情理之中。

    至此,依靠滇王之印的佐证,汉委倭奴王金印的真实性基本再无人怀疑。

    到了1981年,扬州市邗江县甘泉二号汉墓发现了一颗汉代诸侯王玺“广陵王玺”,而这一枚印章根据考证更是与汉委倭奴王印出自同一人之手,时间甚至都只相隔一年。

    金印的真伪基本尘埃落定了。

    这个时代,朱富贵当然不会留给日本人磨磨唧唧考证的机会,直接把一箩筐证据砸在他们脸上。

    在这些印章的实物和照片旁,还罗列着、、等书籍中关于倭奴奉贡朝贺的记录。

    至少从证据链上来说,绝对足以形成一个闭环。

    反正朱富贵也不需要所有日本人相信,只要类似森下乃一郎那样昭和气息拉满的年轻人相信就可以了。

    朱富贵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