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七十章 武昌大战(第1/3页)  烽火明朝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李自成下定了决心在武昌和清军决战。

    但是局面已经不复当日,清军东路军已经拿下江南,而且顺军在武昌又毫无根基。

    士气低落已经不是主要问题,十几万大军的粮草供给已经愈来愈艰难,百姓们对顺军的态度也是天差地别。

    华夏军前出到了三里镇,万军让大军隐藏踪迹,在这里驻扎了一日。

    按照万军的估计,武昌之战就在这几日间,崔子义等人都是十分亢奋。

    崔子义好几次在万军的面前,看着地图一脸的笑意。

    “子义,你笑什么?”

    崔子义忍住笑意,“大人,我们正在搅动天下大势,依我看,武昌一战之后,顺军消亡已是必然。”

    万军道,“目前来看,清军席卷天下,顺军若是被消灭了,我们就只能独自对抗胡人了。”

    不过在历史上,李自成并未在武昌和胡人决战,反而是一路向南逃窜。

    这个走向似乎与历史有些不同,万军有些疑惑,自己在这段历史带来的蝴蝶效应已经出现了么。

    商州府之战已经改变了很多,万军倒也不以为意,如果来到这个时空,不能改变一些东西,那还有什么意义。

    崔子义道,“江南方面有消息,二十六日南京向清军投降了,清兵基本上已经掌握了整个东南,兵锋有可能会西进,与阿济格会师。”

    闻言,万军又想起了那个著名的水太凉。

    就在清军南下,即将杀到南京的时候,大明朝礼部尚书钱谦益,在自己小妾柳如是劝说下,一起相约投水殉国,最后走到水边时,钱谦益试了一下水,拉住柳如是说,‘这里水太冷了,不能下去’,不久就大开南京城门,向清军投降。

    万军思绪翻腾,“有这样一群人在江南,明朝焉能不亡。”

    崔子义叹道,“是啊,有时想起来真是可恨啊,满朝公卿,为了一己私利,或是内斗倾轧,或是暗通贼寇,大明天下怎么会不灭亡呢。”

    万军问道,“左良玉部有什么动向?”

    崔子义道,“左良玉八十万兵马几乎如蝗虫过境,在九江一路劫掠百姓南下,不过走的很慢,到现在还没出九江。”

    左良玉兵马号称八十万,实际大概在五六十万,不过大多都是兵匪,左良玉虽是军头,许多兵马也无法号令。

    万军陷入沉思,自己虽然知道历史走向,但是目前的局势似是而非,一切好像和历史相同,可是又有许多变数。

    万军和崔子义借着当前的情报,仔细分析当前的局势,如果李自成会死在九宫山,那武昌的顺军大概不会死守,那武昌的形势会如何落幕?

    左军虽然庞大,但是对华夏军并没有直接威胁,虽然左良玉死后,左良玉的儿子左梦庚会投降清军,但是目前反而阻挡住了东面的清军。

    武昌城方向,清军已经突破了汉川,正在朝汉阳一带快速杀来,顺军十万兵马沿着汉阳一带布防,两军很快就会在汉阳一带决战。

    二人分析一阵后,崔子义道,“另外有个好消息,淅川的援兵,陈霸蛟正率一万人从淅川南下增援。”

    孙子兵法中说,打仗,就是要把所有的变数都要考虑到,先图保存自己,而后求消灭敌人,再求胜利。

    如今东南西北几个方向,能想到的都想到了,万军忽然想起来,“武胜关情况怎么样?信阳方向有没有可能南下,从武胜关偷袭。”

    崔子义道,“武胜关方向可以放心,商照心在武胜关方向戒备森严,而且信阳方向是投降清军的刘洪起,目前正被陈新民的第二师牵制着。”

    “如此就好!”

    那么当前万军能做的,就是在江北三里镇,等着顺军的和清军的决战,伺机而动,看双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