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五十九章 县衙主簿给了大人一个提醒(第2/3页)  游风约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那个乡民的孩子的的确确是生病死的,不是教堂里的育婴堂给什么取脑剜眼剖心以作配药之用的,那都是谣传而已。

    王县令巴不得能得到这个好消息,不然的话这厢是闹事的乡民,那厢是洋人的教堂,还得处理的公公道道的,他会进退两难的。

    于是,王县令又派捕快带几个乡民代表到教堂落实这件事,只有那些闹事的乡民知道了事情的真相,这场风波才能平息。

    王县令只管是拿了银子,却没有见那封书信。直到大女儿王淑芸将信交给他,他才大吃一惊,这冯鸿儒是京官,他儿子冯光道才调来省城任州官,他哪个能惹得起?

    信上说这所犯之人跟刘保金是要到省城乡考,不料遇到了这事。现在眼看就要耽误了,这要是耽误了考试,他在冯光道面前可没法交代。

    王县令先到教堂找到刘保金,给刘保金说明了原委,派人套好最好最快的马车,让他坐车先赴省城赶考,被抓的岳琅逢的事他会处理好的。

    不料刘保金道:“学生已不再打算参加今次的乡考了,若去早二天就动身了,教堂里的神父早已给学生备好了马车。”其实刘保金清楚,现在即使动身,再快的马车也赶不上了。当然王县令也知道,即使赶不上他也得有个补救的行动,好在冯光道面前有个交代。

    王县令已将刘保金送给他的那份厚礼放在了马车上,还另外给他多加了不少银子,见刘保金执意不去了,他反而作了难,这要让冯光道知道刘保金是因为他抓了岳琅逢而耽误的乡考,还不给他定个办事不力的罪名。

    县衙主簿见县令大人犯了愁,就在他耳边喃喃了几句,县令听后大悦:“亏你提示,这个注意好。”

    主簿名叫黄世荣,跟县令是至交,在办案中经常给县令出主意想办法,像今次乡民跟教堂的冲突就是依照他的主意先把岳琅逢抓到县衙才使乡民不再闹事,各回家听从案件的结论,给乡民一个交代。

    若当时不抓走岳琅逢,那些乡民很可能会跟教堂里的洋人发生冲突,万一出个人命事件,他这个县令还能当好吗。

    现在遇到了刘保金这事,虽然跟洋人的事比较并不是什么大事,可是要办的妥帖一点,如能跟冯光道拉上关系,那不是更好。

    主簿黄世荣给他出的主意就是,若刘保金乡试落第,可聘他做县衙师爷,岂不是两全其美。

    王县令曾跟主簿提过县衙想聘请个师爷之事,正赶巧遇到这件事,这的确是个好主意。既能弥补他因抓了岳琅逢而耽搁了刘保金乡试的过错,也能跟冯光道这个州官攀上关系,还真是两全其美的事。

    再说刘保金即使赶上参加乡试也不一定就能够金榜题名,落第的考生大有人在。若做了他的师爷,再苦读三载,不误领俸禄还不误金榜题名,当是一件好事呢。

    教堂里的事再由县丞亲自带着乡民去调查,结果是,被收养的那些幼孩大部分是好好的,的确是有的生了病的幼孩没法治愈而夭折了被埋在山沟里,经查,那些夭折后被埋了的也没有被取脑剜眼剖心的迹象。

    真相查明了,乡民跟教堂的冲突也平息了,县衙便把岳琅逢给放了。

    县令把刘保金给他的那封信交给岳琅逢看,还说是县衙也备好车了,就是刘保金执意不去了。毕竟刘保金还是个孩子,岳琅逢是他的岳父,跟岳父大人说明白了,日后若见到冯光道也少费不少口舌。

    岳琅逢看了那信,对刘保金的做法深深感激。幸亏女儿跟他是邂逅相逢,要不上那找这样的女婿呢,知恩报恩又深明大义,也许这就是天意吧。

    “遇到这事也是不得已啊,亏了岳东家更是亏了刘公子。”王县令解释道。

    岳琅逢听明白了县大人的话里之意,对刘保金乡试的事很惋惜:“再等三年还不知道会发生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