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六十九章 源远流长的文武之争(第1/4页)  奋斗在五代末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躺在床上,李延庆迷迷糊糊地想了一阵,总算想起来,这文官以知州之名担任地方主官的先河,正是先帝郭威开的。

    在后周之前,所有地方主官都由武将出任。

    即便有文官赴地方出任主官,也须将本官转到武官途径,成为名义上的武官后,方能出镇地方。

    譬如已故的太师冯道,前前朝后晋时就曾赴地方担任过节度使,他也是先卸去文官途径的本官,转为武官途径的节度使,才能名正言顺地执掌一州。

    文武殊途,决不可混淆。

    但在先帝郭威建立周朝后,逐渐开始有文官不转途径,而是以“权知某州”的名义暂时担任一州主官。

    这就意味着,文官的地位有所提升,武官的地位则是随之削弱。

    自郭威开始任用文官为地方主官,已有七年。

    到如今,连西京洛阳这般要地,都开始由窦仪这等文官执掌。

    这是一个十分危险,且十分重要的信号。

    莫不成这持续一个多世纪的武人时代,终于要开始走上末路了么?

    这窦仪就是郭荣推出来试探下武将的棋子?

    所以郭荣才不计前嫌,不仅免除窦仪的罪责,还给他升官加职?

    李延庆在床上辗转反侧,难以入眠,仔细思量着窦仪升官这一重磅消息背后的深意。

    艾草的香气在鼻尖盘旋,李延庆突然想到一个很关键的点——时间。

    郭荣提拔窦仪为知西京留守事的时机很微妙,恰好是京中所有高级武将都在淮南的特殊时期。

    若放在平常,郭荣若敢行如此大胆之举,以自己父亲李重进、殿前司都指挥使张永德为代表的一帮武官,必然会入宫劝谏,乃至劝阻郭荣草率行事。

    李重进、张永德两人都是站在周朝武官顶点的大佬,代表的是全体武官的切身利益,即便他们不在意,也必须要强硬表态,这是他们的责任。

    为了维持在全体武官、士兵中的威信,这两位大佬寸步也不可退让,除非他们甘愿丢掉自己多年积攒下来的威信。

    但此时,李重进、张永德,以及禁军中所有的高级武将,都滞留于淮南,对开封朝堂鞭长莫及。

    开封朝堂此刻就是文官的下,郭荣可以毫无顾虑地安排窦仪去接手洛阳。

    想到此,李延庆不免感慨:郭荣这个时机抓得不可谓不妙。

    但事后呢?他有自信应对周朝数千名武官掀起的惊涛骇浪吗?

    郭荣此举是否有失妥当?他又是出于何等想法,行此危险举动?

    范质在其中又扮演何等角色?以冯吉为首的冯道余党是否有参与其中?

    一时间,无数疑问在李延庆脑海中盘旋,令他难以入眠。

    ......

    开封南郊的城南皇庄,郭荣同样彻夜难眠。

    最近开封城里炎热难耐,郭荣特意搬来城南皇庄避暑。

    皇庄内有两栋特制的“凉殿”,能够消暑纳凉。

    凉殿依河而建,殿旁装有水车,利用水的动能,能将河水运送至屋顶,河水从屋顶沿屋檐化为水瀑落下。

    水车转动时,还会给屋内的机械式风扇提供动力,带动风扇旋转。

    如此既能降温,又能给屋内送风,可谓是一举两得。

    这套凉殿的制作工艺传承自唐代,唐玄宗当年甚至还建造了可以容纳数百朝臣的超大型宫殿——“含凉宫”。

    不过如今战乱连年,致使财政困窘、宫殿逼仄,城南皇庄的两栋凉殿仅仅是型寝宫的规模。

    凉殿消暑纳凉,又不用耗费多少人力,唯一的缺点,就是水车转动,以及水流落下时会产生不的噪音。

    最近的日子里,郭荣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