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九十六章 分别(第1/2页)  奋斗在五代末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吴观此次来开封,也并非只是来看望李延庆的,他还身怀一份公务,那便是帮宋州州军置办一批军械。    李重进在宋州大力整顿州军,淘汰了一批因使用时间过长,而生锈老化的盔甲、兵器以及箭镞。    此时地方节度使没有权力铸造军用盔甲以及长矛,只能在得到开封三司使同意后,再派人去开封或者洛阳购买,只有这两处都城才有专门打造军械的官方场院。    李重进原本计划让主管军队财务的楚昭辅跑一趟,吴观却主动请缨,揽下了这个任务。    在置办好一应军械,并派人运往宋城后,吴观又借口替李重进物色幕僚,在开封城里多逗留了一个多月,并继续暂住在李府。    李延庆很清楚老师是心情不畅,便放课之后来与老师聊会,偶尔还会请教点经史难点,师生两裙也相处融洽。    夏去秋来,转眼便到了七月初,酷热终于稍有消退,吴观院内的石榴也由绿转红。    吴观终于要启程返回宋城。    开封城外十里长亭,师生两人相对而坐,中间石桌上仅有一壶两杯。    吴观端起酒杯浅酌一口:“三郎,下月你就要参加国子试了吧?”    “是的,学生已经准备万全,还请老师放心。”即将分别,李延庆略感惆怅,并未举杯。    “这我倒不担心,你资聪颖,国子试对你而言只是牛刀试。”吴观将酒杯一饮而尽,又给自己满上了一杯:“我只是担心明年三月的明法试,届时将会是窦仪出题,考题与往年大相径庭,也许会极有难度。”    “只要考题未泄露,那便是公平的,对谁都难。”李延庆对垂不是很在意,他穿越前经历过的考试可太多了。    “你既能如此想,那就当我多虑了。”吴观很是宽慰,笑着举起酒杯:“来,陪为师喝一杯。”    李延庆应邀举杯:“学生敬老师一杯,祝老师一路顺风。”    师徒两人你一杯我一杯,顷刻间将一壶酒喝了个七七八八。    酒是淡酒,喝了半壶,吴观并无丝毫醉意,站起身:“下次再相见,应当是在淮南了。”    六月里发生了几桩大事,先是赵匡胤代郭荣巡视关内,呈上了关内民心安定、前线士气旺盛两条好消息,令郭荣坚定了收回山前四州的决心。    郭荣正式任命王景为西南面行营都招讨使,向训为西南面行营都监,两人统管西南方面战事,定要收服四州。    再者就是限佛新法初步成功,从各地野寺中收缴的海量铜钱以及铜制佛像陆续灾开封。    朝廷财政紧缩的窘境因此大为改善,开始紧锣密鼓谋划南征事宜。    征讨南唐初步定在今年年底,郭荣已经秘密诏令河南、山东两地各州长官,令各州加紧训练地方州军,以配合禁军南征。    同时李重进也收到郭荣的亲笔诏令,他被郭荣提前任命为淮南道都招讨使,也就是伐唐之战时淮南地区的总指挥。    七月底李重进就会返回开封,再度执掌侍卫亲军。    作为掌书记的吴观,自然也要随李重进出征,不过在出征之前吴观要待在宋州处理公务,并于年底随宋州州军南下。    而按照李重进的预想,李延庆将会在明年三月通过律科试后,到淮南新征服的州县为官,捞取升官的政治资本,并且指挥潜伏在南唐境内的乌衣卫,给李重进提供重要军情。    李延庆随之起身:“那学生便与老师在淮南再会了。”    “哈哈,好,到时候为师亲眼见证你高升。”吴观仰大笑,走出长亭,从护卫手中接过马缰,利落地跨上马背:“三郎,后会有期。”    李延庆走出长亭,端正地行了一礼:“老师,后会有期。”    ......    显德二年八月二十日,李延庆携带笔墨纸砚,步入国子试的考场,考场借用了国子监旁边的贡院,令学生们能提前感受到明年省试时的氛围。    因为是分科考试,所以律学馆的三名学生独享一间十丈见方的宽阔考场。    此时科举考试并不像明清时一般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