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零六章 赚钱的机会(第1/2页)  奋斗在五代末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然而事情并不如李延庆想的那般容易解决。

    此时的秋税,是不税钱,只税粮的。

    “两税法,夏税钱,秋税粮,这可是唐德宗时就定下的定制,距今都一百七十余年了。”

    吴观说话的同时,左手轻轻敲着木桌,右手却仍不停歇,依旧奋笔疾书。

    李延庆闻言,脸色稍沮:“那老师的意思,是让我另想它法吗?”

    吴观点了点头道:“分期贷款收取的本息也是粮米,这是当初文契上写得清清楚楚的,这两批粮食,都得留到明后年,等淮南开战之后才能拿出来贩卖。”

    “这不是当初你的主意吗?”吴观从公文堆中抬起头,瞪了眼李延庆:“现在三郎你要做的事情,就是立刻离开府衙,为师现在,很忙!”

    吴观的意思简单明了,让李延庆不要打秋税和贷款的主意,立刻滚蛋。

    因为秋税之事,宋州府衙之中此时也是一片忙碌。

    李延庆一路左躲右闪,避开了几名抱着厚厚文书的小吏,文书的高度都快超过小吏们的头了,几乎是家家必备之物。

    李延庆因此打消了抄袭些小说贩卖的念头。

    因为即便是像宋城这般繁华的州城,识字的人都不会超过五百人,卖个锤子的小说啊!

    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中国流行的文化产品总是越来越倾向于一般民众。

    这是随着社会的识字率不断提升而改变的。

    小说要到明清时才繁盛,是因为那时候社会底层百姓的识字率上升了,消费者变多了,才会出现专门的小说家,和刊印小说的商家。

    只有一般民众的识字率上去了,这些产业才能存活和发展。

    作为上司,当然不能在下属面前表现得过于激动,李延庆收住了心神,语气平缓地问道:“你从哪弄来的印刷本?”

    张谦和露出一抹狡黠的笑容:“是我的亲属从开封城带来的。”

    “开封现在有书铺在刊印九经吗?”李延庆已经数了一遍布包中书籍的数量,不多不少,正是十二本儒家经典。

    九经正是此时科举考试的考试范围。

    明明是十二部儒家经典,为何被称为九经呢?

    因为论语、孝经和尔雅三部经典,是在唐朝末期才加入考试范围的,但官方对于这些儒家经典的称呼,延续了唐初的叫法,依旧称为九经。

    唐朝初期遵道贬孔,本已经将论语踢出了考试范围。

    可随着唐末佛教盛行,朝廷不得不又将孔子搬出来对抗佛教,之后孔子圣人的地位才逐渐稳固,直到南宋被彻底神化。

    张谦和拿起一本公羊传,直接将书倒了个面:“郎君看书的封底便知道了。”

    李延庆连忙合上论语,看向书的封底,最下边有一行小字:开封国子监刊印。

    国子监?国子监什么时候也开始搞卖书业务了?

    等等,不会是那件事情吧?

    李延庆问道:“可是长乐老主持的刊印之事?终于有成果了吗?”

    “正是冯太师主持的刊印九经之事,历经二十二载,上月已彻底完工,正式刊行天下!”张谦和拿着手中的公羊传洋洋得意道:

    “我送给郎君的这套九经,可是全天下第一批刊印而成的九经!我舅父足足在国子监外等了三天三夜才抢到!”

    李延庆说的长乐老,张谦和说的冯太师都是同一个人,正是今年四月刚刚逝世,历仕四朝为相的冯道。

    冯道自称长乐老,所以有人称他长乐老,冯道又长期高坐太师之位,也有人称他冯太师。

    当然也有称冯道为冯瀛王或者冯文懿的,因为冯道死后被追封为瀛王,谥号是文懿。

    对于冯道,李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