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29章“这不是生意,这是私仇!”(第2/4页)  胜诉才是正义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O!”    爱德华惊呆了……    当他听到这段录音时就知道,这仗己方肯定是要大胜了。    是的,这也事先安排好的。    1929年是所有米国人的心中的痛。    富人痛,穷人更痛,因为事件过去后,那些富人越发有钱,而中产阶级和穷人则承受着更多。    虽然之后的二战爆发以及冷战让米国吃足了战争和金融红利,加上此刻为了维护资本主义制度优越性,米国统治者对于社会利益的分配还是非常大方的。    全民中产阶级并非虚言,实际上此刻的米国,只要你愿意干活并且认真干活的话,成为有房有车每年可以去海边度假的中产并不难,虽然这一切都是建立在提前消费的基础上,但大家都确信,只要自己努力勤奋,那么提前消费反而是对自己人生最好的奖励。    渐渐的对于1929年的恐怖记忆,随着大量亲历者的离世而被大家逐渐遗忘。    当然这和媒体们有意无意的减少相关报道也是分不开的。    总之,这个时代的美国,富有希望,欣欣向荣,大部分都认为会有美好的未来。    可是,当一个人气极高的偶像开始自揭伤疤的时候,众人才忽然发现,虽然时间过去三十年了,但那道伤口的疤痕还远远没有牢固,之前只是小心翼翼轻手轻脚的避开而已,稍微一碰依然流血不止……    婴儿潮的一代们对此,并没有太多感觉,毕竟他们自从出生就感受到了帝国上升时的伟大。    但年纪再大些的人则不一样。    这些人是社会和家庭的中坚,没有太多时间去表达自己的观点,毕竟房贷车贷消费贷才是最要紧的。    但是当他们听到摩根的演讲时,很难不被触动。    而他们又多少有些积蓄有股票账户,他们不指望从这里面赚大钱,但作为他们同龄人的摩根那句“这不是生意,这是私仇”则点燃了这些中产阶级内心压抑已久的怒火……    是的,应该有人为1929年的大灾难负责,来支付成本。    是的,华尔街从来都认为普通人的愤怒不值钱,不必去关心,只要别让大人物发火就行了。    这不是他们傲慢,而是一种传统的认知,正如“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但经历过互联网时代的爱德华是最清楚普通人愤怒的,如果有人能把这些普通人的愤怒集合起来,那么足以……上热搜……    上热搜当然不是什么大事,但要撤热搜可是要撒出去海量银子的。    这年头没热搜,但有纽交所和公开上市的股票啊!    摩根演讲的磁带以前所未有的高速在合众国的土地上偷偷私下流通,呃,其实也无所谓偷偷或者私下,反正合众国保障言论自由,摩根说的虽然血腥但仔细琢磨琢磨倒也没啥。    华尔街也不是没有人反击,当晚电视节目里就出现某个衣冠楚楚的投资顾问痛斥摩根在煽动民众,恶意推高股市。    对此,甚至都用不到摩根或者汉森来反驳,地下电台的DJ门仿佛约好了似的开始那这个事情当靶子“难倒这个世界上竟然还有恶意做多的罪名么?”    “摩根仅仅是号召不要抛售股票,就被扣上恶意的帽子,那么请问怎么样才算善意?也许1929年道琼斯指数跌到个位数就是最大的爱国行为?”    “看来,我们是不是该去白宫请愿,让总统给每个华尔街授勋以表彰他们对米国股市和经济的伟大贡献?毕竟经历过1929年而没死掉的家伙,肯定不是普通人……”    就这样,华尔街的资本越是急于狡辩吗,遭受到的反对浪潮就越发巨大。    甚至有人只是不带立场的指出做空和做多都是资本市场自我平衡的手段,也被愤怒的人群痛斥:“华尔街的王八蛋把股票砸到快要退市的时候,你在哪里?那时候这套说辞为什么看不到?你现在那么振奋一定是拿了华尔街的钞票了吧,你这个混蛋!”    华尔街终于为他们的傲慢而付出代价,这些让他们看不起的乌合之众一旦借助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