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71章 你也会下棋嘛?(第2/3页)  胜诉才是正义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市立精神病院的院长本身就算是地方知名人物,或者说乡贤。

    而他背后的全米精神医学会,更是个了不得的团体,成立时间比米国建国还早。

    并且一度权势熏天。

    比如在上一届也就是64年总统大选中,《真相》上发表文章,认为通过种种迹象表明共和党候选人戈特华德存在“严重的精神问题”,这个判断是由大量精神病医生签名认可的。

    虽然他在竞选中的豪言“捍卫自由时的极端并不是罪恶,追求正义时的温和并不是美德。”,以及“我们应该扔一颗原子弹到克里姆林宫的厕所里去”听起来确实有点暴力倾向。

    但政客的言论有点出格也是常态了,爱德华还记得有位候选人还号称要在美国和墨西哥边境建造一堵墙呢。

    然而,《真相》杂志的做法比较下作,杂志把一些戈特华德的言论集中起来寄给12356名精神病医学学会的医生,然后公布了2417名医生的回复,其中1189人认为戈特华德不适合担任总统。

    虽然事后戈特华德打赢了官司,但却输掉了大选。

    由此也可见,精神医学会的可怕之处。

    墨菲斯医生现在只是院长,但很有可能会在未来的某天宣布“要为更多的人民谋取利益”而投身政坛。

    以他的身份和地位,成为列克星敦市长或者市议会主席并不难,进一步升级为州主要官员也是顺理成章的。

    所以布鲁因法官要讨好他也在情理之中。

    再有,艾尔玛在法庭上的情绪表现的不甚稳定显得冲动而极具攻击性,布鲁因法官在基层滚了一辈子,什么样的人没见过?

    凭借丰富的办案经验,他可以肯定,艾尔玛·惠特利一旦离开精神病院后,肯定会到处喊冤,给媒体写公开信接受采访然后去各级法院挨个起诉,作为基层法官他最头痛的就是这种事情。

    几个原因综合,他倒未必是真打算让艾尔玛在精神病院里呆一辈子,但也是打算让她穿着拘束衣好好反省一下自己的“冲动”行为,只要她承诺不再找麻烦,那一切太平。

    实际上,布鲁因法官也不是完全不问是非,胡乱断案的人。

    一开始他就表示艾尔玛可以立即出院。

    作为司法老油条,他当然知道这里面的门道,那索性他来当个和事佬,让艾尔玛出院,来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没想到艾尔玛不依不饶,并且一番质证弄的墨菲斯院长下不来台,这个时候布鲁因法官的屁股坐那边就非常明显了。

    这也是爱德华之前吐槽的,“若是在俄国,一个地方法院的法官敢把全国敢把全国冠军的母亲送到疯人院去,那么只怕当天晚上,kgb的同志就会彬彬有礼的敲开他的房门,非常热切的关注这个家伙是不是和境外反动势力有勾结,进而以阴谋的方法来阻止爱国运动员在世界舞台上位伟大的苏维埃争取光荣。”

    院长除了痛哭流涕的表示自己鬼迷心窍,然后买了礼品去向对方赔罪外不会有第二条出路。

    当然,眼下俄国比30年前好太多,若是发生在那时,只怕布鲁因法官就会坐上免费斯托雷平列车开向浩瀚的古拉格群岛。

    苏维埃比**的进步之处在于,不会向乘客收取高昂的车费,而且终点站也不是焚尸炉,通常是送到西伯利亚去开垦那些泥泞的处女地,这也算是废物利用。

    能把培养出全国冠军的英雄母亲送到精神病院去的精神医生,可不是废物么……

    既然连权力金字塔“我觉得你非常好看,非常耐看,我就看看,也没打算蹭蹭……”

    “我觉得……你的情绪,好像……”总算他急中生智。

    贝丝·哈蒙实在是太冷静了。

    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