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69章 窦·艾尔玛·娥(第2/4页)  胜诉才是正义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两人关系直转之下。

    更要命的是,艾尔玛本人的精神状况一直不大稳定,虽然大多数,或者说99%的时候,她是个完全正常的女性,但那些苗头总会时不时的显露出来,提醒着她和她周围的人“正常并非理所当然常态”。

    比方说,她弹的一手好钢琴,单论水平的话足以成为州立乐队的成员,可只要进入剧场面对超过100人的观众,她马上会陷入僵持状态,大失水准。

    平时也容易陷入抑郁和躁动状态,有服用精神类药物的习惯,没事也喜欢喝几杯,并且对酒精有一定的依赖性。

    这些问题在她夫妻生活正常的时候完全不是事儿,可随着惠特利先生对她的态度逐渐冷淡,这些毛病便开始逐渐侵蚀她的正常人格。

    这让惠特利先生对她态度更加过分,反过来又刺激得艾尔玛病情越发严重。

    大概五年前,也就是在她35岁的时候,惠特利先生做主张从孤儿院领养了14岁的贝丝·哈蒙。

    一开始,艾尔玛非常高兴,以为惠特利先生心回意转要好好和自己过日子了。

    结果这个男人却借口去丹佛开发当地市场,便一去不复返。

    贝丝·哈蒙成了他逃离家庭的工具-他自认为给艾尔玛找个了伴儿,那么自己就能全身而退了。

    当然,两人的婚姻依然持续着,他也每个月会寄点钱回家,来维持母女俩的生活和支付那栋房子的贷款,这大概也是他面对自己内心谴责的一种解脱。

    艾尔玛结婚后就选择成为家庭主妇,没有再上过班。

    虽然她进修过法学和精神病学,去谋求个相关文员的位置不成问题。

    事实上,当她得知惠特利先生“离家出走”后,也确实萌生过这个念头。

    但贝丝·哈蒙的出现很快转变了这一切,她惊人的国际象棋天赋,让她在14岁时,第一次参加肯塔基州比赛的时候就从一干成年人手中拿下了冠军。

    这种比赛都是有奖金的,米国棋手也通常靠四处打比赛来挣生活费。

    这让他们无比羡慕俄国同行,只要展露出天赋,那就会有国家来发工资,发公寓,发女朋友,他们就可以安心的沉浸在黑白格的世界里,而不是每天醒来后都要琢磨下个月的房租在哪里……

    而艾尔玛在女儿的激励下,也开始直面生活,同时也开始展露出她的天赋来,她能井井有条的安排一切,包括贝丝·哈蒙在全美飞来飞去的行程食宿问题,都由她一手包办,确保在经济实惠的条件下,让两人享受到最好的服务,还能有余钱去买买买。

    就这样,她不但是女儿的母亲,还是棋手的经纪人,同时也是少女的年长闺蜜。

    而贝丝·哈蒙的身世更加坎坷,出身没多久便父母反目,好胜心极强的母亲带着她离家出走,一路躲避曾经的爱人,没有固定居所,只能住在房车车厢里。

    最终失望的父亲在历经多年的追寻恳求后终于,放弃了自己生命中这段重要过往和所爱的人,最终选择重组家庭从头开始。

    当贝丝生母最终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去恳求对方回心转意时,一切都已经晚了。

    绝望的母亲,开着载着女儿的轿车冲向了毁灭……

    这时贝丝·哈蒙才六岁……

    幸运的是她从灾难中侥幸逃生,但生母离世,六岁的小女孩只能进入宗教机构办的孤儿院,一直长到14岁,才成了艾尔玛的女儿-或者说惠特利先生为自己太太选定的一件大玩具。

    ……

    在惠特利先生“离家出走”后,她病情达到了巅峰,酒和药物成了维持正常生活必不可少的支撑。

    随着贝丝·哈蒙的逐渐成熟,艾尔玛在经纪人岗位上也越发老练起来,这倒是让她的病情趋于好转。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