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十八章 谢尔顿的故事(下)(第2/3页)  胜诉才是正义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自己的汽车,也提供了一条重要线索,“还”了桑托的“人情”,双方彼此两清。

    “呵呵,还真是天真而单纯的孩子啊……”爱德华听到此处,不由得感慨,“‘同盟’这种不靠谱组织,光知道让谢尔顿这个白痴干活,却一点都不教给他怎么应对警察的套路。呵呵,难怪,警方对这个组织的存在那么不上心,简直是一群废物,除了爆炸成功外,其它不论哪方面都是失败者。loser!”

    爱德华心里一动“其实他也挺可怜的……”

    随即外公当年的名言又一次浮上心头“告密者的罪孽两世都无法赎清”。

    他摇摇头“呵呵,这tmd犹太血脉还真是强……”

    谢尔顿以为两清了,但桑托·帕拉梅却不这么认为。

    矿工在进入矿井前,通常会先把一只装着金丝雀的笼子先吊下去,以检测下面的空气是否有毒。

    久而久之,金丝雀就成了警察对告密者的代称。

    好不容易从犹太激进组织内找到一只金丝雀,桑托肯定要继续压榨出最大价值。

    接下来的事情有些让人恶心。

    桑托·帕梅拉并不满足,于是他再次摸出工兵铲威胁谢尔顿,让他必须提供几个参与爆炸“的同盟”名单,否则就以俄国驻美文化处爆炸案起诉他,判他二十年有期徒刑,顺便向全社会公开他是卧底的信息。

    因为从他车里搜出的爆炸物品和爆炸现场的炸弹残骸可以构成“技术证据”,不需要口供就能让陪审团定罪!

    谢尔顿已经和托娃·凯斯勒谈婚论嫁,他当然害怕坐牢,但更让他恐惧的是之后的威胁-向全社会公开他“告密者”的名声。

    对于一个从小就生活在犹太社区的传统犹太人而言,这意味着他从此将被社区乃至整个犹太人团体踢出去,成为被放逐者。

    谢尔顿真的害怕了。

    “呵,辛亏老子有华夏血统,什么jb社区,在米国,有钱就是爹,走到哪里都有热情的邻居,当然没钱就算了”爱德华如是想到

    桑托这时候表示,他只要拿到这些家伙的名字,至于如何定罪是检察官和fbi的事情。

    谢尔顿此刻被逼到了悬崖边上,自己的原先设定的底线,在桑托的狡诈和暴力面前被一再的突破,此刻他已经溃不成军,乱哄哄的脑子里几乎无法思考,最终提出了自己最后的要求,如果桑托不答应,谢尔顿·西耶格尔宁可去坐牢。

    要求也很简单,谢尔顿不会当庭指控自己的“朋友们”,而只是偷偷提供他们的名字和犯罪事实给桑托。

    对此桑托·帕梅拉拍着胸脯以自己孩子的名字发誓,自己绝对不会让他这么做的。

    甚至还搬出了前年刚刚施行的米兰达法案来说服谢尔顿。

    米兰达法案,是指美国警察、检察官在逮捕罪犯时告知嫌疑人他们所享有的沉默权:即嫌疑人可以拒绝回答执法人员的提问、拒绝向执法人员提供信息之权利。

    对爱德华而言,这就更熟悉了,上辈子没少看各种米国电影电视,警察抓人前都会有口无心的来一段:“你有权保持沉默,但你所说的每一句话都可以在法庭上作为指控你的不利证据。审问前,你有权与律师谈话。在审问过程中,你也有权让律师在场。如果你无法负担一名律师,你希望的话法庭可以为你指定一名律师。如果你决定现在在没有律师在场的情况下回答问题,你也有权随时停止回答。”

    80年代风靡全国,大小孩子们都会被这段,对其含义当然是不了解,但依然背的滚瓜烂熟,这点倒是和米国警察类似。

    桑托向谢尔顿解释道:“我至今还没有向你宣读过米兰达警告,也许我一辈子都不会向你宣读,所以你现在说的任何话都无法作为法庭上的证据!”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