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百三十五章吴孙合流(上)(第1/2页)  永历十四年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就在靖南军攻取安庆、南都之时,武昌以西的四川亦爆发了一场大战,孙可望攻取重庆后,即在川东高举大旗,以永历朝秦王自居,大肆招降纳叛。

    时在川东一带驻守的驾前军总兵王自奇、副将张明志、后营都督关有才等人闻风而动,弃了清廷授封的官职,各率本部人马前往重庆。

    看到孙可望振臂一呼,川东诸将皆是望风景从,投降的清廷重庆总兵王明俊、副将程明德以及夔东降将谭纶等人终于对孙可望彻底归心。

    孙可望治政能力颇为强悍,作为当年的秦国主,笼络人心的手段也颇为惊人,在他的统治下,重庆各县均先后向秦军输诚,但是区区一个重庆根本不能满足孙可望的野心。

    他也是个狠人,要不然当年被李定国击败后,也不会说出“孤不惜此数茎头毛”话,降清投奴了,所以稳定重庆之后即率军西征,欲控制全川之地。

    孙可望大举西征,令四川巡抚高瞻民、左布政使徐永祯、右布政使杨思圣以及成都知府冀应熊等清廷官吏惊慌失措,原因就是四川此时除了各府的巡防营,根本是无兵可守。

    高瞻民只得再次向驻节云南的平西王吴三桂和驻节西安的清川陕总督李国英等人报急,但是西安李国英那边鞭长莫及,所以高瞻民唯一的救命稻草就剩下云南的吴三桂一人。

    虽然此时曹申吉前往北京欲救回吴三桂世子吴应熊之事尚未有消息,但这不影响吴三桂派兵入川,毕竟他吴某人还是大清的平西王。

    所以吴三桂当即决定率军北上进取成都,同时飞书已经转入四川的左军副总兵白广恩立即率军在资阳布置防线,以迟滞孙可望的进兵速度。

    资阳本是成都府下辖州县,但是由于东扼重庆,西控成都,周围又万山林立,所以实为重庆进入成都的门户,也是孙可望必攻之处。

    白广恩闻报后即率军直奔资阳,并在资阳凤岭山一带设置了营寨和资阳成犄角之势。

    对于来势汹汹的孙可望,白广恩并不畏惧,他手中亦有军马两万,资阳一带地形复杂,火炮转运困难,而且孙可望本就是蚁聚之军,料想也没有重炮随军,而资阳易守难攻,只要军粮足备,守上个一年半载,应该没有问题。

    至九月初,孙可望亲率四万余大军进抵资阳,当年大西军掌控四川,他亦是深知资阳的重要性,所以他当即发动了对资阳的攻势。

    孙可望虽然不是李定国的对手,但也是久经沙场之人,面对白广恩布置的防线,他决定先取凤岭山,以清剿资阳外围屏藩,再攻资阳城的计划。

    在他看来凤岭山一破,城中的清军必然丧胆,如此便可趁势进兵。

    时凤岭山守军是白广恩副将陈天福和宋文部将张虎所部的五千军马,和靖南军布置防线一样,陈天福在凤岭山上挖掘了数道壕沟,并在壕沟之前插满了尖桩。

    九月三日,孙可望即令夔东降将谭纶兄弟所部的军马为前队,重庆副将程明德为后队,向凤岭山发动猛攻。

    吴军据险而守,拼死抵抗秦军的进攻,而秦军则仗着人多,轮番上前,甚至在夜里亦发动小规模的突袭。

    为了拿下凤岭山,孙可望不断地驱兵攻击,至九月八日,在五天之内秦军发动的大规模攻山足有近十次。

    连番攻击之下,驻守凤岭山的白广恩部损失惨重,秦军同样也付出惨重代价。

    苦战五日,吴军守军伤亡三千余人,秦军方面的伤亡已经接近万人,凤岭山山麓上铺满了两方的尸体,有的已经开始散发出浓浓的尸臭味。

    凤岭山岌岌可危,资阳方面的白广恩是望着凤岭那边求援的信号焦急万分。

    可是孙可望在抵达资阳后,便在资阳和凤岭山之间立了大寨,自己若是出兵,那正好遂了秦军的意思,若不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