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百一十九章讲武堂(第1/2页)  永历十四年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在第三镇返回柳州后,梧州讲武堂正式在白云山挂牌成立。

    首批进入讲武堂的学员有三千余人,这些学员的年龄在九至十五岁之间不等,他们的父兄均是在历次战役中战殁的。

    按照讲武堂的条例,这些学员按年龄被分为十个班,每班三百人,教员则从军帅府抽掉了十几个书办,以及数十个老兵组成,这些人均是要在讲武堂接受三年的文化和军事方面的培训。

    和这些学员同时进入讲武堂的还有近一百余靖南军队官以上的将佐,包括李兴的亲卫统领王忠在内,均是要接受短期的培训。

    听到大帅要求自己去讲武堂学习的时候,王忠就是有些气闷,让老子上阵杀敌可以,让老子和那些娃娃学识字,那不是折腾人吗。

    “大帅,您看俺都这么大岁数了,识字啥的就不用学了吧。”王忠谄笑着向李兴求情。

    “本帅让你去读书识字,那是为你好,将来你封了侯,封了伯的话,替本帅镇守一方,那么多条陈你怎么处理?”

    “啥,俺还能封侯?”王忠懵了一脸后旋即拜倒于地:“末将多谢大帅。”

    “起来,想要封侯,就给老子去讲武堂,三个月之后本帅可是要考的。”

    王忠乐呵呵地去了梧州讲武堂,看到大帅的亲卫统领都入了讲武堂,那些靖南军的军官们就算有抵触情绪,也乖乖地进了讲武堂。

    根据李兴会同宋广坤和秦风等人制定的条例,讲武堂的课程主要是以军事训练为主,辅以一定的文化课程。

    所有的学员必须闻鼓而起,闻金而休,辰时起床后,学员们必须在一刻钟之内处理好个人问题,然后进入校场进行队列和跑步训练。

    其训练时间按年龄段分配,低年龄段的训练时间为半个时辰,高年龄段者则为一个时辰。

    至训练结束后,学员们可接受半个时辰的文化课,由于这些军中子弟大多数均不识字,所学内容为最简单的三字经和百家姓为主。

    之所以让这些孩子在训练后接受文化课程,其实也是考虑到他们年龄的问题,不可能进行长时间的训练任务。

    文化课结束后,将会有专门的教官来教授他们相应的格斗技巧,以及各种武器的使用,高年龄段者则必须要学习火器的使用方法,这主要是考察这些学员适合使用什么武器。

    上午和下午的训练方式基本一样,这是学习的第一阶段,为期三个月,至三个月后根据这些学员的特长再重新分班。

    这些孩子均是长身体的时候,军帅府下了严令,学员每日必须有肉,其余米面管饱,若是发现有克扣学员伙食者立斩。

    根据讲武堂的条例闻鼓不起者杖十,吃饭不有序排队者杖十,随地小便者杖十,不遵号令者杖二十,斗殴挑衅者仗二十,当然有罚就有奖,凡表现优异者可获得李大帅亲自颁发的勋章,同时在以后得任免中优先考虑。

    开学数日之后李兴则是在百忙之中亲自带着宋广坤和秦风等一众将佐来到了讲武堂。

    令李兴惊讶的是讲武堂校场的正前方的点将台后的墙壁上居然雕刻着一幅巨型浮雕,正是自己提刀马踏建奴王旗的雕像,两侧则大书“不畏生死、服从指挥、效忠大帅、誓灭鞑虏。”

    不用说这肯定是出自广西巡抚宋广坤的手笔,“宋先生回头再加一句,恢复大明。”李兴按剑顾谓身侧的宋广坤说了一句就是缓缓走上了校场前的将台上。

    开玩笑,如果不加这一句,那郭之奇、连城璧他们会怎么想,就是手下各镇的镇将会怎么想,用手指头都可以掰出来如果现在李兴不高举明朝旗号的话,那浔州的王兴部、金厦的延平王、新一镇的朱统、新二镇的马惟兴、甚至李广恩和陈博都不是他能掌控的。

    如今两广初定,正是安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