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百一十一章于世忠(第1/2页)  永历十四年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韶州义军?他们来了多少人?”李兴狐疑地看向王忠。

    “启禀大帅,他们大概有七八百人,为首的正是我靖南军游击于佑明的老子于世忠,末将已经将其所部安置妥当,只不过于世忠要来拜见大帅。”

    “于佑明的爹,靖南军广习鸳鸯军阵,就是于佑明所授,如今他爹来了,李兴自然是大喜,即吩咐王忠同去迎接。”

    原来此前靖南军攻取梧州后,韶州义军首领于世忠就收到了消息,即着其子至梧州打探消息,熟料于佑明来了梧州后就没回去,只派了跟随而来的亲卫回去报信。

    得知儿子加入了靖南军,于世忠便欲带兵至梧州汇合其子,然而当时肇庆北部依然控制在清军手中,就凭他手里的七八百人马根本不可能突破清军的防线。

    这次李兴攻取广州,韶州留守的清军胆丧,而新三镇在配合郑成功攻取潮惠后,旋即转入南赣和韶州,在靖南军的大举攻击下,留守在韶州和南赣的清军不是逃跑就是投降,于世忠方得以率军走出深山。

    于世忠所部出山之后,便遭遇了新三镇的盘查,在得知其子正是军帅府直属游击将军于佑明之后,林善至当即命人给于世忠部补充给养。

    能在这乱世之中,做到一镇总兵的哪个不是人精,于佑明虽然是个游击,但是人家在军帅府任职,天天守在大帅身边,这军帅府直属可不就是御林军吗,他又是刚刚反正的清将,那里敢怠慢于世忠部,又亲调了一队人马护送于世忠部转入梧州。

    于世忠从肇庆转入梧州后,一路行来,发现自肇庆和梧州的百姓并没有像清占区那样民生凋敝,虽然刚刚经过战乱不久,但是普通百姓人无菜色,心中顿时对靖南军多了几分好感。

    至他进入梧州后,即将部下先行安顿在城外,自己便带着几个亲信前来面见李兴。

    跟随于世忠而来的正是他部将李睿和张邵谦等人。

    李睿本辽东人士,正是辽帅李成梁的后人,建奴兴起,辽东沦丧,其父李忠义在辽东拉起了杆子,转战于白水黑山之间,后东江镇建立,其父便投了皮岛毛文龙处,一直坚持在抗清前线。

    至崇祯十年,东江镇在内忧外患之下被建奴攻破,其父在长生岛和建奴死战,终因寡不敌众,兵败殉国,幸有亲卫护送其妻子由海路转入莱登,后由于建奴不断入寇,其母张氏便带着年仅三岁的李睿一路南下。

    李睿长成以后,便勤练武艺,打熬身体,希望有朝一日,能替父亲报仇,更要杀回辽东,恢复先祖的荣光。

    然而自李自成攻破神京后,吴三桂开关投奴,天下倾颓,他毅然投奔尚在浙江的于世忠部,在浙江、江西一带坚持抗清。

    张邵谦本是宣府镇卢象升麾下天雄军总旗,自卢象升阵亡后,对明廷失望透顶,遂转入南方,本欲在赣南寻个地方隐居,后来清军南下,逢城必屠,他为了自保只得投身到于世忠部下,由于有些勇力被于世忠看中,升为部将。

    三人来到军帅府后,却被王忠拦住了。

    “你就是于佑明的爹?”

    王忠一脸疑惑地看着一脸老农模样的于世忠,乐了。

    “正是,不知将军可否帮我通传。”于世忠看到王忠带着人守在军帅府门前,心知此人是李兴心腹之人,当即抱拳说道。

    “于佑明那厮现在不在军帅府,你想见我们大帅,须胜过俺手中的大锤。”原来自于佑明投军后,二人皆是武艺精良之人,自古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却是经常切磋。

    于佑明胜在敏捷灵活,王忠则仗着力大,一直不分胜负,今天王忠见到了于佑明的老子,就是心中一动,想着打不下小的就打赢老的,到时候看于佑明还有什么好说的。

    所以他那“锤!”字一说出口,就是踏步上前,将手中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