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三十三章北线防御网(第1/2页)  永历十四年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和南线的高歌进取相比,北线的防御无疑占去了李兴大半精力。

    为了强化第一和第二镇战斗力,他在各镇之间来回视察,队官以上军官几乎都接见了一遍,同时还将于佑明带在身边,让他将戚家军的练兵方略交于各镇习练。

    戚家军的编定主要是以浙江义乌兵编定而成的,由于义乌人自轻而悍勇,所以作战极其勇猛,而广西亦是民风彪悍,所以在李兴看来,只要训练得当,广西和云南兵一样可以编定成戚家军那样的强兵。

    戚家军主要是以鸳鸯阵闻名天下,常常以一当十,鸳鸯阵的基础单位为一队十一人:队长一人负责指挥,最前面是两个长盾兵负责防御,两侧是手持三米多的狼筅兵,负责分散敌军军力、杀伤前排敌军精锐;随后是四名长枪手,在中距离杀伤躲过狼筅的敌军;最后是两个镋钯手负责警戒与支援。这种阵法尤善于南方山川河流之地作战。

    故此在多山的梧州和肇庆用戚家军练兵之法正是以已之长克敌之短,按李兴的意思各镇必须先训练两个步队共计一千一百人的鸳鸯军阵。

    此外白杆兵军阵的训练也是不能放松,长矛统一制式一丈五,以白蜡杆制成,枪头有钩,后有铁环,作战时,分成二十五人的军阵,可刺,可劈,可挡,而且在山地作战并不比戚家军逊色。

    前者由于长期作战,李兴虽然让秦风编定白杆兵,但是只得其形,不得其实,经常在和清军交战中崩溃,所以李兴下了严令,各将包括他自己必须一体力行和士兵们同甘共苦,要在最大的程度上让士兵有归属感。

    此次巡视梧北,李兴更是带银三万两,亲自给第一镇和第二镇的士卒发饷,以表彰此次立功的将士,更令得万众鼓舞。

    “吃李大帅的粮、拿李大帅的饷、跟着李大帅杀鞑子。”成了靖南军中士兵们广为流传的话。

    而各镇的抚军使,以及宣传司,更是纷纷行动,他们甚至将此次梧州会战改编为戏曲在军中和民间广为传播,看到戏曲里鞑子驱民攻城,百姓们无不咬牙切齿,甚至有激动得军民冲上戏台,殴打那些唱戏的宣传司人员。

    当看到靖南军打的清军抱头鼠窜的时候,更是连连叫好,喝彩连连,李兴就是用这种方法对梧州的军民潜移默化,让他们知道靖南军才是能够保护他们平安的军队。

    鉴于这次梧州会战,棱堡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李兴还决定在怀集的天胜岭和藤县的状元山再修建两座棱堡,同时在棱堡周围修建大量的碉堡和岗楼,争取在新兵练成之前,能够凭借大量的堡垒迟滞罗可铎的大军。

    棱堡自不必说,李兴所建的碉堡作为棱堡的外围防御堡垒,此堡以砖石混和水泥制作而成,高不过一丈,堡内可屯一什兵,自上而下分别开了二十个孔洞,每个孔洞都可以摆放火铳进行射击,也可射箭。

    堡顶还建有遮挡木板,当中置有一口铁锅,如此既可熬金汁烫杀靠近碉堡的敌兵,也可在上面点“狼烟”向后方通传军情。

    而岗楼就是扩大版的碉堡,可容五十人,并配虎蹲炮两门,紧邻棱堡,既可依托堡垒防守,又可掩护前面的碉堡,层层设防,就看罗可铎有多少人能填武装到牙齿的棱堡防御群。

    由于有水泥的存在,这些堡垒的建设并不算困难,只是苦于人手不够,为此,李兴命人将怀集和藤县的泥瓦匠全部请了过来,并出钱召集百姓参与防线的修筑。

    一座座碉堡和岗楼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整个藤县和怀集的百姓基本都投入到防线的修建之中。

    三天一座碉堡,五天一座岗楼,修好有赏,修不好受罚是李兴给这两个县的军民唯一的命令,说实话就目前怀集和藤县的情况真达到了当年刘备进取汉中,男当战,女当运的地步。

    按李兴的计划是要在梧州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