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十八章 天地重生(三)(第1/3页)  鹿鼎外传之大帝传说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早在洪顺堂的整顿完成之前,因为有蔡得忠等人的配合,福建的莲花堂已经提前完成了整改工作,沐王府取得了和广东十分接近的成果。就在完成了莲花堂的整顿不久后,驻守闽中南平府的靖南王耿精忠,因为沐家军的连战连捷,势力不断增强,使他的立场再次动摇,有了反正之意,他随后派出亲信私下到达广州,和王府的相关人员进行了接触。得知这个消息后,沐剑声十分重视,此后陈近南受沐剑声的委托前往南平,秘密和耿精忠会面,就一些关键问题进行了协商。

    再说眼下的耿精忠,这几年时间过的并不如意。在吴三桂起兵时,他见吴三桂兵锋犀利,认为此人至少可以做到平定南方,和清廷划江而治,所以才迫不及待的起兵进攻浙江,扩大自己的地盘,然后固险自守裂土称王,为此不惜付出大代价引郑经入闽南,替自己挡住南面的敌人,两家结盟后各攻一方。

    虽然从表面上看,耿精忠就此放弃了闽南和广东,似乎是得不偿失,但是需知浙江要远比广东富庶,还可以窥伺南京,如果能够顺利夺占这两地,他甚至有机会以两地为根基,进而图谋天下窥伺神器,所以他的战略并没有什么错误。

    只是人算不如天算,他没想到郑经的军力太过于单薄,根本不足以扫平南粤,而耿精忠自己的部队也实力稍欠,在连番获胜之后,随即就兵败四明山,随后清兵援军大至,他只好退守浙南,转而处于守势。此后再加上北方的察哈尔部速败,他又和盟友郑经因粮饷问题而反目,加上尚可喜也再度站到清廷一方,让他一时间孤立无援,四面皆敌,只好再次寻找合适的退路。

    就这样在不得已之下,耿精忠只好再次易帜,向康亲王表示效忠,得以保存住了手中的几万兵马,暂时困据于南平,其实也不怪他反复无常,只能说天意弄人,身不由己。

    可就在他认为清廷占据全局的优势时,远在吕宋的沐王府横空出世,强势出击,短短半个月即打败了尚之信,夺占了粤中,并在其后东征西讨连续作战,迅速的控制了粤中的大片繁华地带,把清兵赶到了粤北山区。而且对方却并没有就此驻足,而是继续作战,连续攻克清远连州韶州,进而控制了整个的广东,并与吴三桂部和解,基本消除了西线的忧患,取得了战场的主动权。

    而更令人吃惊的是,对方竟然敢于冒险同室操戈,很快就吞并了郑经和所部,整合了所有大明旗号下的各方势力,实力得以更进一步,雄踞天南。此后不久,他们更是正面作战,击败了远道而来的夷人庞大水师,俘获无数,一时间威震天下,声势无二。

    到了这个时候,即便是最不敏感的人,也看出来了天下即将再度三分的新局面,又何况是老狐狸耿精忠?他现在必须认真的思考一下自己的未来,到底投靠哪一方才能获取最大的利益。

    从自身意愿来讲,他自然希望能够站到本民族的阵营,这也是他最初起兵的初衷,如果不是之前局面的迅速恶化,他也不会委曲求全的向杰书投降。而在吴三桂和沐王府之间,却有些难以决断,虽然吴三桂一方兵势占优,地盘广大,可是最大的问题是吴三桂本人垂垂老矣,身体也早就不堪,据内线人员说曾经晕厥过几次,可谓行将就木,所以在这种局面之下,气势初升的沐王府显然更有前途一些。只是清廷眼下也占据一定优势,无论是兵力地盘,都要大大优于沐家,万一沐家要只是昙花一现,最终被清兵打败,那清廷一方最后绝对不会再绕过自己,到那时自己可真就满盘皆输了,说不定还要赔上一大家老小妇孺的性命。

    在这种犹豫不决的时刻,他的幕府参议陈梦雷则指出,沐王府虽然眼下的实力稍欠一些,不过其根本之地却在海上,即便以后陆上战事不利,依仗水师也足以割据一方了,同时又向他建议,不行的话可以先私下透出风去,看看南北两方,到底哪一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