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八十六章 郑经俯首台湾归统(上)(第1/3页)  鹿鼎外传之大帝传说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通过此次的大封文武,让这些紧随王府脚步的人员和家族,都获取了足够的名誉和利益,既肯定了他们多年以来的努力追随和坚持,也为以后的奋斗提供了动力,众人也算是守得云开见月明,一时间王府上下欢声一片,士农工商众志成城,齐心协力为复兴大业添砖加瓦,力争取得更大的功勋,获得更加显耀的权位。

    随着大明太子朱慈焕登位监国的消息传开,一时间天下震动,无数好事之人奔走相告,各方势力纷纷侧目,高兴的、愤恨的、沮丧的,各种心思之人应有尽有,不一而足。

    其中对明廷及沐王府恨意最深的,自然是清廷诸人了。从康熙和孝庄,到岳乐杰书等亲贵,满朝文武,还有诸位供奉等等,都对沐王府接替郑家高举大明旗帜十分忌惮,很显然,他们已经发现,以前一直忽视的落魄公子如今已经成长为一颗参天巨树,不能再像以前那样能轻易对付了。现在这些人都十分后悔,没有在对方成长起来之前,全力将其扼杀,错失了绝佳的机会,终于酿成今日的恶果。

    而高兴之人,自然是天下间还心怀大明的那些遗老遗少、热血志士,本以为这天下将落入清廷鞑子之手,已经难以挽回之时,忽然间吴三桂起兵造反,而且兵势浩大。可惜吴三桂此人名声太差,所以难以获取多数人的支持,不过沐家的风评还是很不错的,如今有他们站出来挑起抗清大旗,大多数人都是能够接受的。至于说什么朱三太子,大家都明白这不过是个虚名和吉祥物,没有人会认为这个废柴太子真能完成复兴大业,这天下还是要指望那位年轻的郡王了。

    在这种局面之下,不少的志士纷纷展开行动,南下投入到了沐家军的旗帜下,为自己的那份理想而奋斗,当然也有人还在继续观望,想着要等局势再明朗一些后作出决断,这样作虽然保险,可是却错失了真正进入王府核心的机会,后来能够左右帝国局面的大家族,都是在朱三太子正位监国之前,就加入到王府中的旧臣,他们显然更得沐剑声和皇室的信任,受到了长久的优待。

    不过在客观上,这些人的加入还是对沐王府实力的提升,产生了不小的作用,也让沐剑声看到了人心所向,决心借此良机,迅速的清除内患,一统朝廷政令,而眼下在台湾的明郑小朝廷,就成为了沐剑声必须要尽快摆平的目标。

    为此沐剑声请监国正式下诏,晋封台湾的延平郡王郑经为少保、文华殿大学士,并宣召进京觐见。随后在这道旨意下,沐剑声于八月中秋之后,率领主力水师舰队和第二分舰队共万余人,战舰七十余艘,护送大小商船百余艘,运载精锐陆军八千余人,出发前往台湾,‘邀请护送’前任监国朱术桂和郑经等明郑要员,进京觐见新任监国。

    这实际上也是一场针对台湾小朝廷的征伐之战,而沐剑声这样作也是迫不得已。由于眼下北方的战局陷于焦灼状态,而王府实力的提升又需要时间,为了能够尽快扭转东南战局,那么自家和明郑必须尽快统一号令,才能减少内耗,提高效率。而此时明郑的主力二刘大军屯于粤东,急切间鞭长莫及,郑经另外一部兵力困顿于泉州,澎湖和台湾本岛兵力极其单薄,正是自家一举平台的绝好机会。

    在经过了一天的航行,八月十七日午时,水师舰队到达澎湖近海,此地目前驻扎了一支台湾舰队,有大小船只三十余艘,主将是与沐剑声有一面之缘的贺大纲。眼见沐王府大军抵达,此人还算有点眼光,比较明白眼下时局,下令手下不必抵抗,大开城门,迎接沐家军进城,随之率全军投效了沐王府。沐剑声随后派驻了一部分人手驻防此地,并将贺大纲的水师也合并进来,另外立即授予此人水师副将之职,随身参赞军务,也算是提拔重用了。

    八月十八日,沐剑声大军到达台湾承天府近海鹿耳门外,派使者携新任监国的诏书和劝降书信,前去面见朱术桂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