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八十二章 两家联手共抗清兵(第1/3页)  鹿鼎外传之大帝传说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于是沐剑声亲自修书一封,派亲卫带人给对方送去。十天之后,远在衡阳的吴三桂接到这封书信,打开细看,只见其中写道:

    致:大周兵马大元帅吴。

    元帅钧鉴,自大帅慨然起兵以来,至今已历四载,然如今天下局势纷纷,鞑子独强,占据心腹膏腴之地,兵强马壮;而元帅之师则困顿湖广坚城之下,不得寸进,何也?唯势单力薄耳!一者耿、尚两王皆墙头之草,二者辅臣鼠目寸光,三者郑经兵少将寡,四者蒙古各部不足提及。当此之时,孤实不愿困坐海外,隔岸观火,因为若元帅败亡,则北虏势大,华夏江山自此陆沉,大明社稷不复延续,故奋然起一旅之师,跨海而来。所幸苍天佑护,孤自出兵以来,连战皆捷,遂有幸据有粤中数府,勉强得以立足陆上。然而天下大势,犹不足以就此改变,北虏之势,依旧占优,为此殚精竭虑,图谋良策,环顾海内,已惟有元帅可为擎天臂助。虽然孤与元帅宿怨甚深,然与皇汉民族之未来、江山社稷之倾覆相比,与驱逐鞑虏、恢复我中华之统序相比,一切私怨皆可搁置,因此特意寄书帐下,愿与元帅化解昔日旧怨,彼此结为联盟,以求划界自守,维持眼下局势,然后两家并力北向,效昔日吴蜀之盟,共抗北方强敌。惟愿元帅顾全眼下局势,暂置昔日恩怨于不顾,允诺结盟之事,则孤不胜感激之至,其后必有厚报于元帅。礼大明南海郡王沐。

    吴三桂看完此书,心里不由转过无数念头,对于这位小自己几十岁的晚辈,他以前一直没有怎么放在心上,直到在对方突袭行刺自家未果之后,才慢慢加以留心。

    此后沐剑声连续作下了一些大事,在江湖上也声誉日隆,但是吴三桂都没有太过重视,毕竟他更加看着于各人手中真实的实力,不太在意那些虚名,直到此人奇迹般的攻占吕宋,雄踞海外,才开始让吴三桂真正的产生忌惮和重视的心理。随后此人突然带兵反攻突袭占领广州,实力迅速膨胀起来,更让吴三桂刮目相看,产生了化解恩怨,互相结交的心思。

    不久前英德城下的那场血战的具体过程,最后也被他手下的探子侦查得知后回禀,吴三桂从中也认识到了对方的实力增长很快,已经初步有了和自己平等对话的资本。作为一名合格的将军,他深知有一支经过了严酷的血与火考验之后的部队,才是争夺天下真正的基础,眼下对方有了这样的一支部队,就真正拥有了割据一方的实力,因此从长远的战略角度看,自己必须要拉拢对方才是。

    其实细说两家的恩怨似乎很深,却也决非不可化解,至少那位沐天波就并非直接死在自己手中,而是被那些想要邀功的缅甸人算计,自己只不过是连带责任;永历陛下虽然是死于自己手上,可是永历说到底也不是沐家之人,放在沐天波身上的话,对方必然不会与自己和解,不过这位沐剑声,严格而讲却并非永历的臣子,自然就没有了那份效死之心了,所以借此机会淡化两家矛盾,乃是可行之策。

    当然,对于沐剑声反攻广州的一系列战役,吴三桂均派人将经过详细予以了解,目的就是要了解这位新近崛起的小王爷的真实水平,却很快就发现对方虽然是行伍新丁,但是却连续取得这一系列的胜利,显然是有着极其高明的天赋和气运照拂,这就保证对方绝对不会是类似郑经那样的二世祖,再加上对方实力强劲的水师舰队,完全可以结为强援。正是有了这个心思,之前他才在湘南搞出些动静来配合对方,而对方显然也足够机灵,果然借机稳定住了局势,在大陆立足。

    要说吴三桂其实也早就有心联络对方,可是他毕竟年纪垂垂,加上实力占优,自然不肯就此向晚辈仇家主动低头,所以就一直拖延着这事情。可现在这位沐王爷还真是够爽快的,不但眼光够亮,而且这心胸也足够豁达,为了联合抗击清兵,竟然先行前来下书,答允搁置两家私怨,共抗清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