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七十四章 整军北上鏖战清远(下)(第1/3页)  鹿鼎外传之大帝传说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三月十九日,沐家军兵临英德城下,在城南五里的河口交汇高处扎下营寨,然后沐剑声带领亲卫查看附近地形,又带人登高远眺,利用千里镜窥视城内虚实,筹划攻城的具体方针。

    英德县城位于大江的西岸,与过往的要道隔河相望,仅有一座石桥联通两岸,县城往北不远,北江的另一条支流滃江在此汇入。由于此处大江两岸的地形偏于狭窄,县城的地势比较险要,控制着南北咽喉之地,只需扼守对岸的城门和桥头,架起火炮,就可以隔江对附近的官道进行攻击,对行人客商造成一定的威胁,而在防守之时,对方只需要紧守桥头即可,借助城墙上的火力掩护,完全可以抵挡数倍之敌,是典型的易守难攻之地。

    当然这种形势是相互的,县城之敌要想前来攻击对岸的敌人,也难以展开兵力,所以沐家军的大营也极为稳固,对方想要进攻的话,也需要付出惨重的代价。一番查看之后,沐剑声暂时还找不到合适的攻城办法,假如采用强攻,恐怕要耗费很大的人力和时间,付出的牺牲会很大,这样就和沐剑声的意图差之甚远。

    好在经过远远的观察,沐剑声感觉城里的军马似乎并不多,对面的县城不过几里方圆的小城里面,高处俯瞰下去也并不拥挤,又能有多少人马呢?沐剑声不信此处难道会比清远守军更难缠,不得不说,连战连胜后,沐剑声已经有了几分骄傲的情绪。

    由于没有了水师火力的支援,沐王府的火炮实力就弱了很多,眼下随行抵达的火炮,目前也仅仅能够凑集起一个炮营,大概有四十多门火炮,其中还有三十多门肩扛式火箭筒,重炮几乎没有,绝大多都留在了清远城,不过即便如此,这些火力也勉强能够压制住对方。毕竟还有十多门拖拽式山炮,射程比对方的神威大炮要远一些,基本能够隔江打到对岸墙头上,可以威胁到对方城墙上面的火炮,因此沐家军依旧有很大的机会获胜。

    第二天,沐家军开营列队,前进到合适的位置停下来列阵,隔江摆出进攻的架势。此时对方城头上总共不过有三十来门铜炮,而且分三面摆放,难以移动,因此在随后的炮战中,王府的大炮迅速占据了上风,不时可以轰击到城墙之上。不过由于英德城的城墙基本都是石头砌成,十分结实,炮火对于墙体并没有太大破坏,虽然将对方的大炮击毁了几架,压制住了对方的火炮,但是对于隐蔽在石墙后的敌军杀伤力并不大,对方的火枪和弓箭依旧会对过河的士兵展开攻击。

    在试探性进攻中,当首批数百名刀盾兵在火枪的掩护下扑上城墙,却被对方隐藏于墙头上的优势兵力给硬生生打了回来,损失了近百人。一看死伤较多,所以沐剑声没有继续强攻,而是命令停了下来,思考具体的对策。在随后连续两天里,沐剑声不断换了一些办法,却没有什么效果,反而又阵亡过百,还添了接近二百的伤员,眼见得短期之内,已经难以建功。

    而就在沐剑声攻坚受挫时,清廷一方逐渐露出獠牙。其实早在沐剑声誓师出征清远之前,清廷的圈套就已经在布置。首先是远在赣南的清兵派出了近两万人马,对外号称五万大军,南下攻打河源城,意图牵制王府军队。河源守将见清兵人多势众,于是立刻派人向惠州求援,接到求援信后,钱易立刻派出了三千兵马前往接应,这样惠州城内的军马也仅剩下了四五千人,已经无法再行抽调。

    而另外更狠的一手,乃是由一直驻扎在梧州一带的吴军一部完成。这一部吴军的统帅乃是铁杆汉奸傅宏烈。此人乃是清廷铁杆的死忠分子,在青云寺大战之后,被孔四贞给网罗到广西任职。因为仪表和才干都很出众,很得孔四贞的信任,此后不久,得知此人才华出众,这就引起了吴三桂的注意,派人擒住后进行逼降。

    不过那傅宏烈的城府很深,他一直寻思想为清廷立下奇功,有心效法昔日唐时的张巡颜杲卿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