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六十二章 谋外援结好刘国轩(上)(第1/3页)  鹿鼎外传之大帝传说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当然,在事实上,赵立民也的确给他出了不少好主意,尤其是在民生建设方面,赵立民颇有建树,使得如今的察哈尔王旗本部的实力,要比真实时空里面强出许多。可是赵立民此番谋划,也并非就是要让察哈尔人就此真的突袭成功,那样只会让吴三桂渔翁得利,他的目的是要使察哈尔各部与满清在北方形成一定的对峙局面,为自家王府争取一段时间即可,达到同时削弱两家实力的目的。

    所以,就在蒙古军队开拔前,他早就设法暗中派人把消息放了出去,好给清廷留出足够的反应时间,一方面免得对方真的反应不及下被端了老窝,那可真就弄巧成拙了;而另外一方面,也可以使报讯之人进一步获取清廷的信任,进一步靠近核心,为双方的暗战打基础。

    六月初时分,布尔尼大军在沽源口外,与图海大军遭遇,随即展开了一场混战,布尔尼大军稍稍吃了些亏,损失了不少人马,借天黑逃离战场,而图海则比较小心,也率军后退了三十里。这样双方的第一次碰撞基本打平,双方各自收兵舔舐伤口。

    随后布尔尼返回本部,再次强征了不少人补充军力,他之所以这么作,也是赵立民不断建议说,面前的这支清兵,也许就是对方最后的一点军力了,那么只要消灭了对方,清廷将再也无兵可派,京师指日可下,抱着这份侥幸心理,布尔尼决心孤注一掷。

    十日之后,双方再次展开大战,显然满洲八旗战力要强于蒙八旗,清兵再度占得上风,布尔尼所部不敌后再次撤退,随后依旧是采用老办法补充人力,半月之后两方再战一场,布尔尼依旧不敌,不过清兵在连续激战之后死伤不少,似乎有些后劲不足,疲态尽显。

    再说此时的图海一方,虽然三战皆胜,但是手下人马损失不少,伤亡近万,仅剩可战士兵两万出头,兵力已经处于劣势。而对手则因为不断补充,始终都占了人员优势,此地又靠近对方大本营,为了稳妥期间,他收缩了兵力后退到了安全区域,准备采用手下人提供的分化瓦解的办法,在蒙古人内部下手。

    随后的一个多月里,双方交手不多,各自都稳守地盘,积蓄实力,为来日大战作准备。在此期间,图海通过康熙的同意,秘密给喀喇沁、土默特等部落许下优厚的条件,将这些部落暗地拉拢到了清廷一方,又为了震慑这些人,康熙再次搜刮了一万多人马,对外诈称三万,由一位皇室子弟带领,与图海汇合,以壮自家声威。

    九月底,双方于伊和淖尔附近再次展开大会战,结果布尔尼一些部属临阵倒戈,致使阵型溃乱,随即大败后溃不成军仓皇逃窜,最后仅有不足五千余人马逃回查尔干老巢。

    因为决战失利,于是这位王子就此一蹶不振,随即遇到墙倒众人推的处境,图海纠集蒙人内部的亲朝廷部落,对察哈尔人展开追击和剿杀。到了十月底,布尔尼眼见大势已去,在万般无奈下,只得放弃了老窝查尔干,仅带少数随从和家人,席卷了一部分金银财物逃窜漠北,清廷取得了平叛的胜利。

    虽然最终获胜,但是清廷付出的代价也不在小,三万战兵再次减员近半,不但需要补充兵源,而且当地蒙古各部还需要安顿处置。最终察哈尔部被削减到左右前后四旗人员,附逆的奈曼等部落则直接被撤旗,而喀喇沁、土默特等部落则借势得到壮大。

    不过为了消化战果,避免此地再出现类似情况,图海等人不得不在这里坐镇稳定大局。这样又花费了近两个月时间,图海等人才基本处理完后续的事情,整顿好队伍,接着再次奉旨拔营向西,准备前往陕甘一带,平定那里的王辅臣。

    此番再次起兵西进,图海的人马除了万五的满八旗,还有近两万人的蒙八旗精骑,对外号称五万人马。他这样做既补充了人手,又大大削减了漠南蒙古附近各部的隐形兵力,免得他们再搞出什么事情来,也算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