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章 朕的拒谏表示得十分婉转(第2/3页)  大明王朝1587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忍读者逞其雌黄,遂淆朱紫,岂细故也哉?不可四。”

    “革除者不过使天下后世不复知有建文耳,而千万世之后,宁能以建文之实历为洪武之虚年乎?”

    “大书特书,固将不免,与其纪年立史于千万禩之后,孰与今日之为得乎?不可五。”

    张诚还没把这道奏疏念完,朱翊钧就开口打断道,

    “好了,朕明白了。”

    朱翊钧淡淡道,

    “景泰附录不正之事,这疏里也是一样这么写的吗?”

    张诚小心地回道,

    “却有些不同。”

    朱翊钧笑道,

    “倘或也是主张‘革其命而不革其年’,那便是大同小异。”

    张诚忙道,

    “其实皇爷继位之初,便已下诏为建文朝的忠臣建造了忠节祠以示旌表,皇恩浩荡,想来早已大慰忠灵。”

    朱翊钧点点头,历史上的万历皇帝的确对建文帝好感颇多。

    不但在讲读时与张居正公然议论起建文帝的下落,还将建文朝的忠臣全部平反,对建文忠臣的家属与后代实行“推恩”政策,让建文忠臣的子孙后代享受祖上的“福荫”。

    “既然事关名位,不如就疏下礼部,让沈鲤、朱赓他们好好讨论一番。”

    朱翊钧把这桩事推给了万历十六年的两位礼部尚书,

    “此事不必着急,名不正则言不顺,礼部有甚么意见,只管让他们呈禀上来便是。”

    张诚应了一声,但听朱翊钧继而又道,

    “对了,年前申时行不是上疏说朕好久没听过日讲与经筵了吗?首辅既让朕不拘时日,随便宣召,正好,朕今日便想与他讲上一章。”

    张诚一愣,全没想到皇帝会突然起了这个兴致,

    “这……皇爷要听日讲,奴婢必须预先将所讲经书放在文华殿的御案上,这才能……”

    朱翊钧一挥手,道,

    “无妨。”

    说罢,便要下榻更衣。

    张诚只得遣人前去传旨。

    这是朱翊钧当皇帝之后总结出的第三条经验。

    遇到臣下试探,于事上可缓,因为事缓则圆,但于态度上,一定要十分坚决,最好一次就能把人唬得再也不敢开口。

    半个时辰后,文华殿中。

    朱翊钧端坐在御座上,龙屏向南,御座之东设御案,御座之南设讲案,案上各放了一本《贞观政要》,是朱翊钧刚刚命张诚送过来的书,

    “先生,魏徵为人好不好?”

    申时行于讲案后倾身道,

    “魏徵事唐太宗,能犯颜谏诤,补过拾遗,乃一时之贤臣也。”

    朱翊钧笑了一笑,道,

    “朕却以为,魏徵先事李密,后事建成,建成为唐太宗所杀,又事太宗,这等忘君事仇的人,不见得好。”

    申时行敛眉道,

    “皇上以人臣大义责备魏徵,果是大节亏玷,但其事太宗,却能尽忠。”

    “当初伊尹五就桀,五就汤,后来佐汤伐夏,成了大功业,就是商之元圣。”

    “管仲初事公子纠,齐桓公杀子纠,管仲又事桓公,一匡天下,孔子遂称其仁。”

    “唐太宗初定天下,延揽英贤,但能忠于所事,即加信用。”

    “自古创业之君如此者甚多,即如我太祖高皇帝开创之时,元朝旧臣未尝不用,如刘基、陶安、詹同輩,都是元臣。”

    “魏徵谏太宗,如‘十思’、‘十渐’等疏,皆是忠言谠论。”

    “圣人云,‘不以人废言’,如《政要》所载魏徵之言,亦可备皇上采择。”

    朱翊钧淡淡道,

    “唐太宗胁父弑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