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35章(第2/2页)  配音天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莫不是娱乐圈人人都有一颗做大明星的心?

    综艺是越来越多,除卫视、长视频等传统选手外,b站、西瓜视频、快手、抖音等也纷纷入局。玩家扎堆导致的结果,一是综艺类型及内容的重合,二是明星嘉宾不够用。

    过去制作团队有较长时间去做观众喜好度调研,用较长时间磨出一档好节目,现在不行。在题材差不多的情况下,谁上线速度快谁更有可能抓住有限的观众。

    也因为综艺实在太多,适合的嘉宾人数却跟不上节目诞生的速度,于是大张伟、吴亦凡、何炅等几个老面孔,天天在不同节目中打转。

    尤其一些从恋爱到结婚都在真人秀上完成的明星,观众实在已经看腻了吧?

    另一个解决办法则是为节目注入新变量,即pd们。对观众而言,明星是熟悉的、内容是熟悉的、唯独对幕后主创团队陌生。

    一方面能够满足观众的好奇心,有了几分职场真人秀的意味,甚至可以作为梗出现。近期热播的《乐队的夏天2》中,不按理出牌的五条人乐队与可怜巴巴小导演世杰之间的互动,就是个好例子。

    另一方面明星人选会重合、节目内容会撞车,但幕后团队不会。pd作为变量融入到节目中,其实就是加入了一个新的嘉宾人选。

    这个人熟悉节目流程,又具备一定的上帝视角可以掌控节目走向,最重要的是他的人和职业对于观众而言都是陌生的。

    严敏的群众基础就是靠着他作为《极限挑战》第七人而来的。当年严敏在《极挑》出镜次数之多,俨然与六位嘉宾形成6+1之势。

    综艺制作人们纷纷加强自身存在感,最终目标自然是如隔壁韩国的罗英锡pd一样形成个人品牌。观众是为了某某pd出品而去看节目,而不是冲着节目的题材或嘉宾阵容的豪华。

    在我喜欢和大众喜欢之间,我永远选择大众。即使是成功打造出个人品牌的罗英锡都承认,综艺不是要给观众上价值观大课,而是去尽量迎合观众喜欢,在迎合的基础上通过微创新培养观众。

    对于国内的pd们而言,万里长征才刚开始。与其想着怎么改造观众,不如先去迎合观众,与观众之间建立信任,形成个人品牌后再去推动变革。

    凡娱乐圈题材网文,必有综艺,有综艺自然必有制作人。群众对该职业的兴趣已经就差最后一把柴了。综艺制作人们的职场真人秀既然已经推进到经纪人这个职业,不如下一步就拿自己开刀,来个《我和我的综艺制作人》送自己出道吧!说说520小说阅读_www.shuoshuo520.cc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