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八十章 父子情深(第1/4页)  三国之谋伐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战场上两军对垒,并不是说仅仅双方把士兵派出去亮个相,僵持一段时间就完事了。

    实际上不管是攻守双方,暗地里都有无数次的交锋,这些在战场上看不见的东西,才是真正杀人于无形的东西。

    像汉中之战,曹操攻打张鲁,双方人马战于阳平关,曹军久攻不克,死伤惨重。曹操便假意撤兵,等张鲁军麻痹大意之时,暗夜偷袭,一举攻克。

    还有曹操与孙权的四次濡须之战,其中曹操有一项策略,就是尽迁江淮边境百姓,导致孙权陆军北上有数百公都荒无人烟,没有任何辎重补给来源,被迫选择从濡须水进入巢湖。

    于是发生了著名的合肥之战。

    这一战的结果大家都知道,张八百与孙十万的名场面。

    但我们不能只看这一战张辽威震了逍遥津,还应该要注意到很多战场的侧面的一些客观细节。

    曹军能够奠定胜利的主要原因,就在于曹操早期的战略规划,导致孙权不得已选择水路进攻,让他只能在合肥与张辽硬碰硬。

    要是没有曹操尽迁江淮地区的百姓,孙权完全可以从陆路进攻。

    当时魏国占领的扬州地势平坦,土地肥沃,相当于后世大半个安徽省,十多万平方公里的面积屯田种粮的话,足够东吴以战养战。

    再加上当时的曹军主力在关中与蜀国对峙,江淮一带兵力空虚,孙权又可以倚靠长江与强大的水军防守与进攻,如果从陆路进攻,不用考虑后勤问题的话,那对魏国造成的损失不可估量。

    所以看待战争,不能仅仅只看主观因素,很多时候,一些细节、客观因素,也往往能够决定着战场的胜负,甚至对未来,乃至几百上千年的历史,都能产生深刻的影响。

    陈暮在戏亭与徐荣对峙,不到一周的时间,双方你来我往,就已经在暗地里交锋了不下数次。

    大部分时间都是陈暮在防守,徐荣在进攻。

    疲敌之计、断粮之计、疑兵之计、骚扰之计怎么恶心人怎么来。

    而陈暮则不动如山,面对徐荣的多番挑衅,完全不为所动,兵来将挡,水来土淹,你演你的戏,我就坐在那里,像是个没事人一样看大戏。

    这种情况一直维持到徐荣得到消息,公孙瓒已经夺了阳池,尽迁当地百姓为止。

    他立即给长安传信,希望得到董卓的最高指示。

    其实以徐荣的意见,自然是要阻止。

    正如《亮剑》中孔捷所说。

    不管敌人想干什么,都一定要想办法破坏,哪怕鬼子是去拜寿,也不能让他们从自己防区过去。

    但自从上次判断失误,被董卓痛骂一顿后,徐荣也变得小心翼翼起来,不敢再私自做决定,所以得知这一消息,自然要向长安请示一下,这样不管发生了什么事情,至少不会再背锅。

    吕布那家伙,可是时时刻刻都想拿他们的把柄打击西凉军集团呢。

    十二月下旬,长安。

    临近年关,这座前汉故都没有一点过年的气氛。

    董卓自从上一次长安被攻破之后,就总觉得这座城市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牢固。

    所以他正考虑在长安以西修建一座堡垒,充当自己的府邸。

    未央宫中,就在董卓与几名亲信商议这件事情的时候,从北面牛辅的那边,就传来了军情。

    得知关东军的动向,董卓立即召来李儒阎忠胡轸张济李蒙樊稠等人过来议事。

    如今董军的兵力部署大部分都在东面和北面。

    像张绣李蒙杨定王方这些校尉是徐荣与段煨的手下,正在灞桥一代驻守。

    而李傕郭汜二人则是牛辅的手下,正在北面的左冯翊一带驻防,所以城中就只有这些将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