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四章 中庸之道(第1/3页)  三国之谋伐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一连几日,各地送来的案件都有三公曹的令吏陪同审理,这让廷尉的人很奇怪。

    只是令吏说是例行公事,他们不会妨碍廷尉,便也没说什么。

    而关于边境胡人事务,这其实是个烫手山芋,处理得好不加分,没处理好容易闹出问题,大鸿胪也乐得把权力还给尚书台。

    清查人口和丈量土地,是尚书台分内之事,陈暮派了民曹去与少府那边沟通,新任少府樊陵是花钱买的官,与宦官交往私密,因此没有什么异议。

    至于财政方面的问题,尚书台并不管,由大司农的都内府、皇帝的水衡尉、少府禁钱司掌管。

    其中都内府负责全国官员的工资以及公款开支,到明清时期,被称为国库。

    而水衡尉和禁钱司就是皇帝的私有财产,后来被称为内帑。

    所以尚书台插手不了财政。

    目前能够做的就是执掌民生、与各州刺史部积极沟通,看看各地两千石太守国相有没有渎职现象。

    刺史是没法罢免太守国相的,一般来说,刺史发现某地两千石有问题,就向朝廷中央报告,由三公同意之后,就可以对这人进行处置。

    但尚书台可是有个二千石曹,其实就是用来分三公之权,慢慢把三公架空之用,如今陈暮收权,以后各地郡国太守就由尚书台与各州刺史进行沟通,文书也会送到尚书台来。

    这就相当于直接截了三公的胡,如果遇到强悍的三公,没准真要找上门来搞事。问题是现在的司徒许相,太尉曹嵩都是宦官派系,而司空张温也相差不多。

    所以如果张让出面,这一部分权力收归尚书台,应该是没有什么太大问题。

    真正麻烦的是选官察官以及年末终考课州郡事。

    后来的吏部为什么是天官?

    因为手中握有这两项权力,可以罢黜官员和录取官员。

    而现在这两项权力,分别在皇帝和三公九卿手里,选官察官在西苑呢,除了受到朝官举荐并且天子同意的官员以外,天下大部分官员都在挂牌出售。

    而年末终考课州郡事一般是由三公主导,九卿为辅,检查各自隶属官员,对他们进行考核,确定淘汰掉一部分不合格官吏。

    到了地方上,则由刺史和太守分别主导,刺史那边是别驾从事,而太守那边则会派遣督邮。

    如此层层递进,太守检查地方小官吏,刺史检查太守和县令,中央检查太守和刺史,形成了一个相当完善的监察体系。

    陈暮要是想对这两个方向动手,如果只是安插几个人手还好,比如曹操的叔父曹鼎,就曾经在做尚书令的时候,将曹洪安排为蕲春县令。

    可要是将各地发来的任免文书截留,想利用尚书令的权力凭自己心意任免官员,那无疑是动了包括汉灵帝在内所有人的蛋糕。

    所以今年年末,对于陈暮来说是一场很大的考验。如果他想有作为,想要罢黜淘汰一些贪官污吏或者利用裙带关系上位的无为官员,遇到的阻力简直比天还大。

    不过这件事情,陈暮还没有脑子抽抽到得罪所有人的地步,毕竟他又不是包拯,得罪皇帝加上满朝官员做什么。

    因此他的打算是该怎么样就怎么样,道:“这案子有一处疑点。”

    “哪处有疑点?”

    “公文上说,富商张斗丢失玉器一件,值三两金,后于案犯王乙家中人臧并获,是与不是?”

    “不错,公文里写得很清楚,王乙那日醉酒,趁夜潜入张家,盗取玉器,墙壁上还有王乙那日所穿之鞋的鞋印,印纹已经对比过,确认无误。”

    “所以我才有一点想不明白。”

    “哪一点?”

    “按照以往公文叙述,当地官府如何确认是这名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