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九章 陌上桑(第1/2页)  三国之谋伐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如果说从洛阳去青州怎么走最近?

    当然是坐船顺着黄河一路东去,轻舟一叶,朝发夕至,一天就能到。

    但那是顺流而下,速度自然快。逆流上来,就慢得多。

    所以从青州回洛阳,还是走陆路快。

    而且不能走徐州-兖州-司隶这条路线,山太多,道路不太好走。

    正常去的话,得走冀州,出了平原之后,过清河进魏郡,就能到洛阳,沿途道路平坦,皆是平原丘陵,是回洛阳的首选。

    陈暮当然也是这么走,这一日车队抵达清河甘陵,天色已晚,北方下起雪来,要住宿在城里。

    由于大型车队要报备,所以派人递上自己的“长刺”,向甘陵相通报姓名。

    被允许入城之后,接替刘虞的甘陵相姚贡刚好在宴请几位清河名士,听到新任尚书令今日要住宿在甘陵城,连忙出来迎接。

    甘陵相是两千石,尚书令是千石,虽然尚书令的权力比太守大得多,甚至想整死一地太守都简单。

    但古人更重孝义,因此姚贡来迎接,倒不是看重陈暮的官职,而是他的名望。

    是的。

    现在陈暮也有名望。

    天下人是从“孝”这一道认识陈暮。

    而冀、徐、兖三州,由于离青州很近,很多学生去泰山学宫读书。

    郑玄因为欣赏陈暮把青州打理得井井有条,让他能够有个安静的教书环境,因此对他十分推崇。

    如此这些年学生每次放假,或者离开学宫有事回家之时,就会把他的名气带出去。

    一来二去,陈暮也慢慢成了名士,在青冀徐兖四州士林中颇有声望。

    别看他跟宦官暧昧不清,但这都是暗地里的关系,从未摆在明面上,而荀和这些明白人又不会损坏他的声望,甚至还会帮忙推波助澜。

    所以至少在青州附近的三州,陈暮是很有名气的,只要是当官的、士子、读书人、世家之人都知道他的名字。

    天晚停雪,沉沉阴云笼罩,北方呼啸而来,若非头得那般恶,人有好有坏,我房家族人也并非没有坏人。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应该看品德。怎么能因为长辈徇私,而枉顾仁义之德呢?”

    “仲规兄。”

    “明承兄。”

    周显目光深情地看向房章,房章也同样看着他,二人款款对视。

    陈暮浑身打了个激灵,因为他感觉二人的目光还真有点刘备看自己的那种感觉,不由感叹道:“二位之情谊,真是感天动地。”

    周显笑道:“我原本在外地为官,此番回甘陵,就是仲规兄要去洛阳为官,特来相送。”

    陈暮点点头:“既然如此,房仲规不若与我一同前往。”

    “那就多谢尚书令。”

    房章又一礼。

    宴席之上,宾主尽欢,当夜陈暮应姚贡邀请,住在了国相府,第二天再次启程。

    这次启程带上了房章和周显。

    原本按照房章的意思,周显不必远送,但周显执意要跟着,二人推辞了半天,还是拗不过周显,一行人走在冰天雪地里,往西而去。

    从甘陵往西到魏郡的清渊县,但没想到清渊南下去陶馆的道路因为积雪堵塞,没法过去。

    众人只能绕道往西去平恩县。

    往西走的话,就是过平恩,经斥章、列人,然后南下到邯郸。

    一路上陈暮感叹,三年前跟着卢植从邯郸北上,打河南六县,平定黄巾之乱还历历在目。

    那时的冀州可谓满目疮痍,一片兵荒马乱。

    如今经过王芬的治理,冀州已经恢复了生机,虽是冬日大地白茫茫一片,却也能看到有无数百姓在田间为冬小麦忙碌,充满了盎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