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411章 常参朝会(第2/3页)  奋斗在开元盛世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吧?

    比如监察御史吧。

    具体方式,赦授!

    你还别不服,这种特权,就是天子亲自给出来的!

    所以,这些官员的统称之中,多了一个“贵”字!

    在朝廷的中坚力量面前,大谈“特权”二字,岂不是显得比五品以上的官员更加高级?

    这个就厉害了!

    注意,这些清贵官员的品级,一般都是在五级以下,六品、八品,甚至九品,都有,让这些低级官员来参加常参朝会,是一种特例,甚至可以说特权。

    除此之外,能够参加常参朝会的,还有一种清贵官员。

    这便是中坚力量的具体表现!

    事实上,五品以上的官员,不仅天天参见天子,还可以作为某件事的负责人,主导这件事的实行。

    不管什么时候,天天都能见到大唐的权力最高者,这绝对是一种份的象征。

    常参会,在京的五品以上官员参加。

    小朝会,三品以上的政事堂相公,以及个别与相关事件有关的官员。

    大朝会,在京的所有官员,都可以参加。

    就从参加朝会种类的资格上,就能看出来这样的划分了。

    事实上,大唐官员九品,分为了三个等级,六品以下,五品以上,三品以上。

    这就是为什么总是强调五品官员,是大唐朝的中坚力量的原因了。

    为什么呢?

    在京的五品以上在京官员。

    那么,参加常参朝会的都有谁呀?

    相对于大朝会,基本要天天参见天子,所以,叫做常参会。

    这种会议,除了沐休,基本每天都有。

    第三种,不大不小的会议,就是刚刚提到的,常参会。

    说白了,这才是大唐的真正权力中枢,事关国朝的种种政策,都是在这样的小会上做出的决定。

    然后大家一块儿想想办法,就这么几个人,加上与这件事相关的几个官员,就把这个事儿商量了,商量好了以后,具体责任落实到人,然后让他去处理这个事儿……

    这种会议上,人少了,就该说正事儿了,也不用考虑什么国朝的面子了,说点实际的,说点真格的吧——今年山东又闹灾了,闹蝗虫,怎么处理呀?国库没钱了!

    这些官员,还不是天天都能去。是什么时候叫你,你什么时候去……

    这种小会议,参与人员都少的多了,基本上就是天子和政事堂的几位相公,有时候会开扩大会议,时不时地招呼几个什么尚书省、门下省的官员。

    事实上,事就是这么尴尬,真正解决问题的会议,一般都是人员特别少的会议,这个道理,在大唐朝,可以用一句话来总结——臣不密则失-,君不密则失国!

    这个小会,那才是真正的解决这个国家大事的会议。

    第二种开会,小会。

    所以,大朝会的时间,都是确定的时间,什么每个月的初一十五、还有冬至之类的特殊子,剩下的时间,咱就消停点吧……

    不过呢,这种宣示威严的行为,自然不能没完没了啊,有啥威严,宣示一下,告诉别人也就得了,谁还没事天天宣示啊?

    所以,没有特殊况的话,一般人都不在大朝会上胡说八道。

    一般况下都是这样,也没有人不长眼,非在大朝会这样的场合里面给天子添堵玩,没说吗,大朝会是宣示威严用的,你没事就说国家这儿不好那不好的,天子不高兴,政事堂相公没面子,万一让其他国家的使节看到了,不成国际笑话了吗?

    一般况下,都是朝堂大佬出列,说点事儿,一般都是报喜不报忧的事儿,咱在哪儿哪儿又发现祥瑞啦!这是天佑大唐啊!还有在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