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章 泰(第1/3页)  观梅录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邵雍收拾好地上的瓷枕残片,墙角旮旯都检查了一遍,确定没有小动物再来干扰,就把贴在四壁的爻辞一张张扯下来堆在书桌上。

    当初写一张贴一张,倒也没觉得写了多少,这会儿摞在一起竟然也有厚厚的半尺之高。

    他把“地天泰”和“山风蛊”这两个卦的爻辞单独抽出来放在一边。

    油灯的火苗摇曳,屋内影影绰绰。

    邵雍历来秉持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习惯,几乎不在灯下读书写字,一来可以保持视力清晰,二来可以防止疏忽大意导致的火灾。

    光线不明,做什么事都要耗费成倍的精力,一不小心就有可能把毕生心血搭进去,实在是没必要。

    好在他记忆力极佳,易经一书几乎可以倒背如流,书中之词可以信手拈来,这会儿就是闭着眼睛他都能写出来。

    泰卦的卦辞。

    泰,小往大来,吉亨。

    爻辞。

    初九:拔茅茹以其汇,征吉。

    九二:包荒,用冯河,不遐遗。朋亡,德尚于中行。

    九三:无平不陂,无往不复,减震五舅,勿恤其孚,于食有福。

    六四:翩翩,不富以其邻,不戒以孚。

    六五:帝乙归妹,以祉元吉。

    上六:城复于隍,勿用师,自邑告命,贞吝。

    蛊卦的卦辞:

    蛊,元亨,利涉大川。先甲三日,后甲三日。

    爻辞:

    初六:乾父之蛊,考无咎,厉,终吉。

    九二:乾母之蛊,不可贞。

    九三:乾父之蛊,小有悔,无大咎。

    六四:裕父之蛊,往见吝。

    六五:乾父之蛊,用誉。

    上九:不事王候,高尚其事。

    从古至今,研究玄学的人很多,师传的门派大大小小不一而足,对易经卦辞爻辞的解读众说纷纭,个个都标榜自己学的才是最正宗的,多少年来也没个结果。

    唯有一点,在大家共同的认知里,无论是失传的连山也好,归藏也好,或是流传至今的周易也好,必须有卦辞有爻辞,还有孔夫子批注的象辞,这才是正宗。

    尤其是在唯有读书高的读书人眼里,凡是演易却不提《易》中辞义,哪怕射覆占算的水平再高,也只能沦为达官贵人的附庸,闲时供人取乐解闷罢了。

    邵雍也曾经是这么认为的。

    他青少年时期即师从于卫州主薄李之才,学的是正统的四书五经,所学的易经更是传承自穆修。

    老师李之才对易经推崇备至,在决定向他传授易经时就再三强调说,易经的内容是至高无上的,是集玄学大成之书,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奇书,只要能领悟其中的精。髓,就能像周文王一样开创一个国泰民安的太平盛世。

    李之才甚至还有一个心愿,就是在辞官之后,效仿孔子学琴的经历,去羑里城住上一年半载,深入领会文王演易的情操和胸怀。

    邵雍搬到苏门山之时曾写信给李之才,约定师生二人择日共赴羑里城,李之才欣然答应。

    谁知,天有不测风云,邵雍在春暖花开时先行到达羑里城等候老师赴约之际,收到的却是老师暴病身亡的噩耗。

    邵雍当天就病倒了。

    师生之情绵延近二十年,两人之间无话不谈。

    李之才于邵雍,不仅是良师,更是益友,他的人生观,大部分是来自于李之才的教导。

    李之才的乍然离世,令邵雍觉得自己生活中撑天的柱子又倒塌了一根,更是痛惜自己没能先行去找老师,没能见到老师的最后一面。

    他知道,老师一定还有很多话要跟他说!

    最后一次通信中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