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十八章 海内震动(第2/4页)  汉末纵横天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峰期。

    然而,董卓主从的西凉籍贯、军将出身,与彻底掌握地方话语权并逐步向中枢朝政渗透的关东望族相冲突,这是董卓主从自始至终无法突破的瓶颈。

    再叠加上董卓主从的各种莽撞暴行的影响,冲淡了董卓入雒之后对关东望族加官进爵的笼络效果,加剧了西凉军头掌权派与关东望族中层管理者之间的貌合神离状态。

    换言之,董卓主从不仅在客观出身上,与自命清流的关东望族相冲突,而且在主观作为上,屡屡出现禽兽暴行,彻底丧失了主宰朝政的“人望”。

    值得特别强调的一点是,废立人君,在中国古代是一件天大的事,即便是掌握中枢军政大权的权臣,也必须掂量好自己的“德”与“威”是否能够压服不满势力、获得足够拥戴,否则,名分上的污点,足够其他实力派攒集起来,借机搞事情了。

    所谓“德”,并非“民心”,而是“人望”,也即拥有多少官僚士大夫与军事武装统帅的支持;所谓“威”,并非“淫威”与“黩武”,而是“功威”,也即指挥并创造了戡乱、灭国乃至一统级别的军事功绩,为前朝消灭了足够多的异己势力,成为功高震主之人。

    过早废立汉帝可以说是董卓最大的失招。

    董卓入京前,无论是气势正盛的宦官之祸,还是潜在的外戚之祸,都已在火并之中消耗殆尽,董卓入京本身只是趁机摘取火并果实罢了。

    董卓入京后,未见其重振朝纲、未见其勘平四方、未见其驱除北患,也即,未立寸功便擅行废立之事。

    功勋未孚众望,擅自废立,德不配位,必有灾殃。

    董卓废立汉帝前后的一系列毫无功勋背书的僭越举动,为党锢以来因始终未能掌握中央朝政而蠢蠢欲动的关东豪族提供了最为强劲的大义名分。

    这一名分,甚至可以被檄文与望族舆论说成与商汤伐夏桀、周武伐商纣、亡秦必楚、刘邦为义帝伐项羽等相提并论的大义之举。

    可以说,董卓是硬生生地把自己逼到了夏桀、商纣、暴秦、暴楚乃至王莽的不仁不义之舆论境地。

    董卓现在的局面,都是他自己作出来的。

    若是在一开始...

    董卓身边有他贾诩才,而董卓也愿意听他贾诩的计策,未尝没有收服关东望族的机会。

    然而现在...

    是一点机会都没了。

    贾诩叹了一口气,说道:“相国太过于意气用事了,说句不好听的,在天下人眼中,相国已经是臭名昭著了,中郎将忠心相国,这一点倒是不无不可,但现如今...其实死一个袁隗,也没多重要了。”

    牛辅听到贾诩的话,心中有些愤愤。

    但他略略转了转脑筋之后,却也知道贾诩说的话不是假话。

    “关东士族那些人,也没什么好怕的,岳丈有西凉铁骑,只要将这些人全部打败收服了不就可以吗?”

    “相国确实是拥有武库兵刃,数十万大军,然而天底下的军队,比相国的合起来要多太多了,况且,人望民望这种东西,有时候并非刀兵便能扭转局势的。”

    牛辅原本是要来问主意的,不想贾诩三言两语一讲,搞得他这个岳丈像是必败一般,完全没机会了。

    “那现在..岳丈便一点希望都没有了?”

    贾诩轻轻摇头,他看出了牛辅的心思。

    “希望,还是有一些的,需要相国勤修德业,亲奉圣王,让权于关东望族,或许才有一线生机。”

    让权?

    牛辅直接摇头。

    “之前岳丈已经是给了他们很多恩赐了,然而这些人根本不懂得感恩,他们现在在朝堂上权势一般,便敢如此嚣张,若是有权有势,那还了得?这洛阳,还不被那些士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