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84章 送江东一份大礼(第2/4页)  我在曹营当仓官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他既为诸葛亮这天衣无缝的安排感到欣慰,又不禁惊叹,诸葛亮远在新野,却能得知江东这等隐秘要事。    他究竟是从何得知孙辅有意叛乱的呢?    是因交友甚广而有独家的秘密情报提供来源?    又或是他会夜观天象,占卦问卜?    但是刘备很清楚诸葛亮是不可能凭空捏造虚假消息骗自己的,更清楚诸葛亮的忠诚,因而在这方面,他分寸拿捏得恰到好处,没有去过问。    反正诸葛亮能把此事说出来,就证明他在不留余力的辅佐自己,哪又何必去过分探究对方的秘密呢?    “也好,就依照军师的意思,我这就去提笔写信,派人送到江东去!”    “主公英明。”    ——    七日后,当此信件被人送到孙权手上的时候,孙权的心情正处于奇差无比的状态。    这几日来,自从他得知周瑜真正的目的之后,是心绪不宁,寝食难安。    最初他还抱着不死心的态度,向周瑜抛去橄榄枝,企图以更高的条件,让其放弃用力孙绍与自己作对的想法。    因为孙权很清楚,孙策一死,周瑜在江东军中的威望就如天神一般,不容侵犯。    如果两边真的开展,孙权根本不知道还会有多少将帅兵士愿意站在自己这一边。    更要命的是,失了周瑜这么一尊儒将大才已经足够让孙权痛心疾首,再加上庐江也脱离江东的管辖,孙权一下子就亏得欲哭无泪。    再屡次招揽无果后,孙权知道周瑜是铁了心要跟自己过不去,只得与周瑜撕破脸皮,划清界限,并捏造“周瑜企图假借用力孙绍之名,实则意在自己篡位走江东之主”的信息,公之于众。    江东众文武对此将信将疑,一时之间,江东内部原本在孙权与张昭张纮二人的共同努力下,渐渐稳定的局势,仿佛又将再起波澜。    而本就对孙权的能力有所质疑的孙辅见此情形,更是确定自己起事的时机就要到了!    建业,县衙。    最近的孙权,当真是忙得焦头烂额。    军政大事,即便有心腹为其分忧,但他还是忙碌得几乎全天都住在这县衙之内,一步也走不开。    “报!启禀主公!有自荆州来的信使,求见主公!”    一位传令兵战战兢兢地走到衙门外,躬身抱拳汇报道。    正处理公务,眼中遍布血丝的孙权猛然抬起眼看向门口。    “带他进来吧。”    有气无力地道了一声,孙权便将手中的批文放下,用黯淡的眼神看向那位所谓的荆州信使。    几经询问,孙权才知道,这位“荆州信使”并非刘表派来的,而是新野刘备的人。    “刘皇叔有书信致于我?好,左右,先带这位信使去驿馆休息吧。”    虽说人人都知道刘备现在混得不怎么样,但“天子皇叔”这个名头还是在诸侯之中传得响亮。    所谓“不看僧面看佛面”,就算心里未必瞧得起刘备,但大多数诸侯明面上还是要给刘备一些面子的。    孙权若不打算立写一封书信让这位信使送回去,自然要把信使留下,等到将回复给刘备的书信准备好之后,再让信使返回时将书信带上,送交到刘备手上。    等信使远去之后,孙权将书信拆开,过上面的内容后,本就苍白的脸更是血色全无!    “刘备居然有意与我结盟……这……大胆孙辅,竟敢如此行事……?!”    孙权先是勃然大怒,可他冷静了一会儿之后,觉得刘备这书信上的内容是否属实仍有待商榷和考证,这才深呼吸了一番,命人将张昭、张纮二人请来。    等二人也把书信看过一遍之后,孙权才凝重地问道:“二位先生觉得,刘玄德信中所言,可信否?”    张昭想了想,率先开口道:“主公,刘备现在客居荆州,为刘表看家护院北拒曹操,又与刘表属刘氏同宗。    属下以为,他是不会轻易背叛刘表,而选择与主公您联手的。    至于他所说的孙辅有意叛变之事,大概也是一派胡言,只为离间主公与孙辅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