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22章 我说使得,那便使得!(第3/4页)  我在曹营当仓官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哼,我早就说过不该轻易答应袁绍的提议!现在远水解不了近渴,他不会派兵来救我们的!就算派兵,也要从白马附近一路打过濮阳等地,等袁绍的大军到此,也来不及救我们,只能给我等收尸!”

    “为今之计,只能率众弃城渡河向北逃亡,沿着水路也许能越过朝廷的兵马,尚有一线希望到达河北。”

    前几日还团结一致,期盼着通过以曹昂等人质,从袁绍手中换取高官厚禄的当地官员、士族们,开始各执一词,互相埋怨,隐有树倒猢狲散的架势。

    “诸位,不可自乱阵脚!”当初因众人拱火,接近被强迫加入反叛行列的汝南太守,自知已无回头路走,在这时反倒是比这些乌合之众更镇定一些。

    见自己一言出口,众人顿时鸦雀无声,太守又道:“我等不可贸然弃城而去,汝南城防虽不比许都坚实,但在豫州还是最易守难攻的坚城,若我等离开此地,朝廷大军一到,岂不是死路一条?

    不如据城而守,同时向大将军报告此间情况,我等虽无功劳,也有苦劳,相信大将军不会置我等生死于不顾!”

    汝南太守在这些反叛者中身份地位算是最高者之一,无论他的说法是否正确,总归是引起大多数人的赞同和响应。

    然而,如果有智之士听到他这番言论,怕是要笑掉大牙。

    汝南与河北相隔千里不止,信使一来一回,最快也要十天半个月,而他们反叛的消息不出两、三日,就会传到曹操的耳中。

    曹操一旦得知豫州发生大规模叛乱,必定趁叛乱之势未野火燎原般席卷整个中原之前,派遣能征善战之将,甚至是亲自率军,出征汝南,以铁血镇压的方式扑灭这场叛乱。

    不然,曹操治下会有更多表面臣服,心有不甘的乱臣贼子响应这场叛乱,这会大幅降低曹操对如今治下领土的统治力,继而影响为将来与袁绍间的大决战做准备。

    在叛贼们开着荒唐的会议时,楚云让郭嘉等人骑上提前备好的快马,众人遁入密林,渡河,踏上向最终目的地许都进发的道路。

    一日后——

    人困马乏的曹昂、李通等人在吴尘与两千羽林骑们的护送下,终于有惊无险地抵达许都。

    此前,吴尘已派麾下一位骑兵轻装骑快马,火速携带这一消息回到许都,面见曹操秘密汇报。

    接见此骑兵后的曹操,喜出望外地正准备亲自率兵出城迎接,可转念一想,这样大动干戈反而可能节外生枝,最终决定低调行事,毫不声张地带人独自到南门附近,以闲逛为由,静候儿子归来。

    这次,上苍回应了曹操的期待,护送曹昂的人马如期而至,远远望见吴尘、曹昂还有羽林骑们,曹操兴奋地险些手舞足蹈,催促着手下道:“快!开城门,大开城门!”

    路上脱离危险之后稍作整顿梳洗的曹昂,已不复刚获救时那般狼狈,然而当父子久别重逢之时,曹操还是忍不住将这位最心爱的儿子的手揽在双掌之间,在其掌背上拍了几下。

    这简单的肢体接触,已胜过千言万语。

    因彻夜未眠连续赶了数日路程的吴尘,强打精神,下马向曹操跪地请罪道:“臣有罪,请司空责罚。”

    什么罪,吴尘不敢乱讲,他要表达的,仅仅是一个认罪的态度。

    曹操心中有满腹疑问想让吴尘、曹昂为他解惑,但大公子不期而归,已吸引无数官民将士的眼球,此处显然不是说话的地方。

    吴尘与随行羽林将士们的疲态,曹操看在眼里,他强忍着恨不得给吴尘及羽林骑们每人一个拥抱的心情,干咳一声,道:“吴将军先起来吧,有什么话,回头再说。”

    以曹操的智慧,见只有吴尘率部分羽林骑护送曹昂平安归来,就知道此事一定是楚云的功劳,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