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28章 金融海啸(第1/4页)  旧金山往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跨国金融巨头们的业务遍布全球,不是美股没有开市它们就安然无恙,这些金融理财机构的损失已经开始了。
    当亚太地区传来不利消息,诸多企业c机构开始习惯性抱团取暖,美国组建财团的历史悠久,他们深知众人拾柴火焰高,只有互相合作才能将利益最大化的道理。
    损失的已经损失了,目前的问题在于如何进一步降低损失。
    哪怕明知道当前的股市里都是水,但只要能撑下去,最好还是要撑住,留给他们继续找接盘侠的机会,主要为了自己着想,而不是什么当好人,试图挽回美国经济之类。
    事实上,大部分顶级富人早就跑了,最发愁的要数加杠杆看多的那批人。
    早前那么些国际游资进入美国证券交易市场,又有美国数量庞大的中产阶级接盘,给了消息灵通的富人们充裕的出逃机会。
    也许这些个富人们光有钱,但自身眼光不行,可谁让他们有钱呢,总有聪明的理财顾问愿意建言献策,借机在他们面前彰显存在感,之前股市里的水多到都成汪洋大海了,看出问题的人其实并不少。
    外界总说每次股灾都是意外,实际上并不是。
    有能力跑路的早已不见踪影,等着被收割的那些人还在市场里困着。
    作为帮客户打理资产的主力军,公募基金老板们进退两难,有些规模小的早就跑路,管理资金规模太大则容易尾大不掉。
    不过泡沫毕竟是泡沫,即使出现所谓的大跌,在许多人看来无非也只是损失掉泡沫罢了,尤其还不是自己的钱,只是帮别人打理而已,压根不用太关心,反正羊毛总能再长出来,等一等还能再继续薅。
    所以并不只有陈林芝这一个聪明人,聪明人其实非常多,以至于所谓的“救市”讨论中,也掺杂进诸多各方利益,很难真正做到齐心协力。
    假如真的所有人一条心,金融泡沫其实可控,但因为泡沫的存在对诸多金融机构有利,大跌之前股民们也很喜欢,这就导致一次又一次金融危机的出现,从本质上来看,根源出在贪婪上。
    行内人所认为的狂欢期,从去年就开始,到了现在早已结束,遭遇金融危机这件事,对华尔街众人来说并不意外。
    仔细说起来,陈林芝也是提前落袋为安那群人中的一员,他的魄力在于还敢杀个回马枪,又动用大量资金去赌股市崩盘。
    像他这么有胆子的人属于少数,更多人觉得赚差不多就行,而且推高泡沫的过程中风险相对较小,但泡沫何时崩塌却很难准确预料,出于求稳妥考虑,众多金融圈的富人们习惯于趋利避害,这部分聪明人的钱大多都够用了,没必要过于冒险,拿出少量资金图个高兴就行,输赢都无所谓。
    还没进入互联网时代,金融领域的计算机开始普及应用,秩序却依然传统。
    少数人通过不对称的信息差,以及手头上的资源去收割普通人,早已不是新闻,配合着对富人非常有利的税务体系,这大概就是西方部分老牌金融企业,能够从十九世纪一直强盛至今天的秘诀。
    一旦美股崩盘,对以华尔街为首的美国金融企业肯定有影响,但要说对这些企业的老板们有多大影响,倒也谈不上。
    因此美国众多金融公司之间讨论协商,其实并没有得出一个能让大家都满意的结果,无非是除了空头以外,大多希望能够推迟股市崩塌的到来,以便他们能够继续赚取更多利益。
    所以说某些国家全盘照抄西方国家的金融体系,实际上并不是一件好事,证券交易市场真正应该寻求的是稳定,而不是时隔几年就大起大落。
    每次美国重复循环金融危机的周期,都是一次对内收割中高产阶级,对外收割国际游资的过程,到最后人们才惊讶发现只能肥了少数人。在这八十年代末期,美国内部规模庞大的中产阶级群体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