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413章 你俩的诗都不好!(第2/4页)  开元情诗与剑榜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那便开始吧!”

    戴誉走到书案前,挥毫泼墨,全然没有了先前对阵邓铎时伪装出来的“心理素质不过关”的样子。

    “这是早有的句子!”戴誉刷刷几笔,写出了一行字,陈成看去,写的是“暝色散村渡,炊声间舵楼”,心中暗叹,起笔不俗,的确是他“崇冈带连岭,古庙枕寒溪”的调调。

    刷刷又是几笔,写下又一联:“片云山背雨,黄叶驿门秋”,道:“这也是成句。”

    陈成心中又是一阵暗叹:

    这人笔法颇有大家风范,如不早夭的话,又将是一位传世诗人。

    怎么到了岭南,越发感觉英雄辈出,人人不凡?说好的文化荒漠呢?

    嗯,有时候的确是认知太浅,低估了天下如此多能人的水平,也低估了盛唐作为诗歌亡国的繁荣程度。

    事实上,对于大唐如今多如繁星的诗人来说,真正的问题不在于他们写不出好诗,而在于他们的作品并不能传承下去。

    李白尚且“十不存一”,杜甫尚且遗失了大部分中青年时作品——其他的诗人,能在“全唐诗”上有一两首存世已经很难得了。

    甚至这还不是他们最好的诗。

    “嘿,也没必要长他人志气,如今的我也不是好欺负的!明知你这首诗写得极好,我却也要一较高低!”陈成争强好胜的心思起来了,浑然忘记了他在“逍遥楼”时的狼狈、被五律派用“佛诗”围殴时的惨淡……

    戴誉的诗既然写好了一半,基调也早定下来了,所以没用多长时间就收尾搞定。

    众人一致默契地不发出声响,静静地等待陈成的完工。

    “不用等我,我还有一会儿,戴誉兄的诗写好了,你们且先看他的便是了!”陈成一边在纸上勾勾画画,一边头也不抬道。

    “好,那我可就要先睹为快了!”邓铎便走过去拿起了戴誉的诗稿,里面忙着蒸饭的李靖康也走了出来,一起去看。

    “唔,写得绝妙!”邓铎指着诗面对李靖康道。

    七少凑在一旁,把戴誉补全后的诗稿念出来了:

    暝色散村渡,炊声间舵楼。

    片云山背雨,黄叶驿门秋。

    旅宿栖无定,前程问亦愁。

    篙师耐辛苦,明日到昭州。

    暮色散遍了荒村的野渡口,烧火煮饭的声音被舵楼间隔开。

    这句看起来并没有写到诗人自己——

    实则已经暗示了他郁郁寡欢、寂寞惆怅的情绪。

    本来嘛,到了应该要吃饭的时候,大家都要热热闹闹地凑在一起,一边吃东西,一边聊天打屁,只是他却偏偏躲到舵楼的一边,与喧嚣相隔离,一个人静静地看着夜色的逐渐降临。

    荒村古渡看起来既像是他自己的映射,又像是他的归宿。

    只不过,他这条小船还不得靠岸。

    刚刚这一联被陈成刚刚看到,就有些忍不住在心中给了一百分。

    因为看起来非常像清代宋琬的名作《江上阻风》:

    睡起无聊倚舵楼,瞿塘西望路悠悠。

    长江巨浪征人泪,一夜西风共白头。

    舟行瞿塘峡,风大浪猛,水流湍急,被阻停留于此,百无聊赖的以昏睡来消磨时光,睡醒之后更加无聊,于是倚靠在舵楼上眺望:

    山势险要,壁立如削;波涛汹涌,奔腾呼啸,令人惊心动魄;遥遥西望,漫漫长路,不知何处是尽头!

    可能每一个孤独的人乘船的时候,都会不自觉地站到船头眺望四周的风景吧!

    就连《泰坦尼克号》上的胖“rose”也是,只不过她不是去写诗的,而是去自杀的。

    所以看到戴誉随后描写的两岸风景,陈成并没有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