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88章 陈成:离开老龙王的日子(第1/4页)  开元情诗与剑榜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参观完了壮观的的“龙王”,一行人又经历了漫长的一段行程,才出来重见了天,回到了大榕树下。

    陈成大概想到了这里是什么地方——

    这在后世是一个叫做“聚龙潭”的景点,当然名字是到开发成景点之后才起的。

    可是下面一句,忽然听到远处传来遥远的响声,一时间游客纷纷勃然色变——

    不想陈成,又参考王维老师,又剽窃五绝长城刘长卿的。

    单看他的第一联,稀松平常,甚至可以说,只有始安七少的水平。

    忽闻空远响,如有老龙归。

    山涵水在,蜿蜒石柱围。

    诗曰:

    离开老龙王的子!

    那就是:

    对方似乎和他竟然使用了相同的一个创意!

    更绝的是!

    对方不仅再一次和他“心有灵犀”地写了五言绝句!

    去看对方的诗,陈成忍不住也是一阵错愕:

    有些奇怪,难道我和榕树主人又一次“心有灵犀”,写了相同的体裁吗?

    陈成忐忑之际,看到丁干自己的诗作后,颇有咋舌样子。

    好在榕树主人并不是李白,也要看看他的诗到底是什么成色,才知道自己呕心沥血的力作,到底有没有徒劳白费……

    偏偏一时又想不到好的词去替换,有更好意思的词,却又不押韵,真是气煞我也!

    而且就算这些都说得过去,陈成的“惟有冷宫存”,对比李白的“惟有西江月”“惟有鹧鸪飞”,也太没有技术含量了!

    万一当时丁干不说这是“龙宫”,而说是“蛇窟”,你这诗还立得起来吗?

    别人知道那是假的,陈成自己也知道是假的,硬要揣着明白装糊涂,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啊!

    而现在来的这什么“龙王”,不过是丁干随口一说的东西,并没有根据。

    李白去的越国故地、姑苏遗址,都是实实在在有过历史痕迹的地方。

    最重要的问题就是:

    看诗仙同志这“一招鲜”用得炉火纯青,可陈成自己上手了,完全不是那么回事。

    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

    而且这个技巧显然很好用,在李白的另一首名篇《苏台览古》中,几乎是用相同的手法,又创作了一联名句:

    兴衰之感,力穿纸背。

    宫女如花满,只今惟有鹧鸪飞。

    越王勾践破吴归,义士还乡尽锦衣。

    设想中也好,是要模仿李白《越中览古》的末句:

    这三句都完成得不错,唯独这最后一句,怎么写怎么觉得苍白乏力,使不上劲。

    “龙潭龙已去”更是显而易见,可以说来自沈佺期“龙池篇”的“龙池跃龙龙已飞”,也可以说来自他“参与创作”的崔颢《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抑或是李白“凤去台空江自流”,总之,是以龙、凤、黄鹤归去后的寂寥景象,让人想象当初繁华时的盛景。

    总体上是为了渲染这种氛围。

    也有刘长卿“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的一点影子。

    “雨湿秋常暝,天寒易昏”可以说是模仿了王维老师《山居秋暝》的“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连“秋暝”都是从这诗中来的。

    这四句诗,也各自都有仿效的蓝本。

    会引发人的无尽联想。

    这里还有一所冷落、废弃的龙宫。

    只告诉大家:

    上来先用一副互文的对联勾画凄风冷雨的景象,然后交代造成这样景象的原因是“龙潭中的龙王离去了”,至于离去的原因,龙王前往的地点,一概不提。

    那就是不去正面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