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59章 第三句:渔民的对决!(第1/4页)  开元情诗与剑榜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深山峻岭之中,只有一条细微的山路通行;

    参差延展的枝杈,透过日光在地上留下依稀的影子;

    不知道哪里开放了幽香的花儿,让过路的樵夫也深深喜爱,心神一荡——

    忍不住对着夕阳唱出他嘹亮狂放的歌曲!

    这份豪放潇洒的劲头让目睹此诗的读者无不心折!

    暗暗称奇!

    只是当他们再去看陈成的诗,两位作者同时截取了樵夫“山中放歌”的生活片段,不知是“英雄所见略同”呢,还是谁剽窃了对方的创意呢?

    “你这诗——”

    “你这诗——”陈成和梅英卫互相看着对方的作品,发愣片刻之后忍不住都笑着摇头起来。

    看样子,二人都曾撞见过满载而归,一路歌唱的樵夫,并被这种情景深深打动,这才会同时想到将其写入诗中吧……

    正所谓:

    日落西山红霞飞,

    樵夫砍柴把家回。

    路边的红花映彩霞,

    愉快的歌声满天飞!

    咪唆拉咪唆,

    拉唆咪夺来,

    愉快的歌声满天飞!嗨!

    陈成的脑海中回荡着军训时的洗脑旋律,好笑之余愈发对梅英卫的印象有大的改观。

    能这么写说明对方还真的不是那种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作五绝诗的书呆子,和自己一样是个亲近自然的人……

    同样的题目,两人又写了相同的场景,两者高下的对比自然就更加令人热衷,一时间各人的观点不绝于耳。

    真论起诗来,那些不识字、看热闹的老乡们就不大能插得上嘴,他们只能对诗中描绘的情景哪个更符合他们自己的感受,发表自己的观点。而这两首诗情境相仿,支持者也就各有几位,呈现五五开的趋势。

    反而到了“懂行”的少年诗人们那里,观点就鲜明许多了。

    只不过他们的观点似乎都是倾向梅英卫的诗作得更佳:

    “同是歌声,陈姓少年虽‘声破重林’,可似乎大师兄的‘对日狂歌’,更见狂放潇洒,我认为这诗应该是大师兄作的更好!”梅英卫的“师弟”严达道。

    “我附议!”

    “我也附议!”

    见着梅英卫的那帮师弟们毫不避讳,纷纷为梅英卫的樵夫诗站台,陈成大感愤慨!

    这是什么逻辑!

    我们写的情景明明都一样,只不过他在“歌”前面加了一个“狂”字,结果就比我的诗更好了?

    你们这观点也太肤浅了吧?

    那我把最后一句改成“狂歌破烟树”,是不是就是我的诗更好了?

    陈成的质疑也让五绝派的师弟们不好辩驳,可还是坚称:

    大师兄的诗写得比你的更触及人心,更具有冲击力!

    耍无赖的方式自然令陈成无法接受,严重抗议!

    这时候,“扶摇九万里”站出来发表自己的看法:

    真论“巧妙”的话,的确是陈成稍逊一筹!

    “五绝派”与陈成大打嘴炮的时候,“七绝派”的始安七少等人表现得都有些克制,一方面巴不得陈成被吊打,众人就不用去跑那三千六百九十六丈;另一方面却又不希望“五绝派”的人小人得志。

    可李鸿阔现在站出来公然帮腔“五绝派”,还是让七少们有些意外。

    “我们现在看他的诗——”李鸿阔指着陈成道:

    朝穿半岭云——这写的是樵夫。

    暮踏斜阳路——这写的,还是樵夫。

    不觉负薪劳——视角仍然是樵夫,甚至还知道了樵夫心中的感觉。

    正常来说,子非樵夫,岂知樵夫累不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