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07章 杭州办事处(第1/4页)  开元情诗与剑榜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唐高祖武德三年的时候,海陵的李子通渡江进攻沈家那位造反的祖宗沈法兴,完胜之后,李子通兵强马壮,也将都城迁到余杭,接收了沈法兴的全部地盘,东到会稽,南至五岭,西抵宣城,北达太湖,全为其所有,一时颇有“王者”气象。

    如果不是被杜伏威养子王雄诞击败,那么李子通以余杭为大本营,有可能在五代十国钱镠之前,率先在浙江一带建立割据政权——搞不好比钱氏吴越国气势更盛。

    投降李唐之后,这厮贼心不死——

    眼看杜伏威也入朝了,扣留在长安,又打起潜回余杭再造帝业的心思,偷偷对部将乐伯通说:“杜伏威到了长安,江东就又微妙了,我们回去收拾旧部,可以立大功。”可他俩一同逃跑到蓝田关时,被当地官吏抓获,均被处死。

    遍观隋末各路诸侯,英雄辈出,随便哪一个拿出来在历史上都颇有谈论的资本。可是这么多大英雄,大豪杰,,无一例外地,都在数年间被李唐秋风扫落叶般地打垮,李唐天命所归之势,都被天下人看在眼里。

    大唐江山万万年的理念也被刻在天下人的心中。

    即便是后世来的,心知大唐王朝终有落寞、覆灭一天的陈成,也从未怀疑过本朝的“正统性”。沈老头如果当面邀他谈“举大事”,他肯定以为这老头得了失心疯。

    看看你们家沈法兴,再看看更胜沈法兴一筹的李子通——最后还不是落得一个困守余杭,身死蓝关的下场?

    从李子通一直到唐末黄巢起义,这两三百年间的时间里,杭州一带一直处于安定中,以至于地位越来越重要突出。由于运河的沟通,杭州成为货物集散地,社会经济日趋繁荣,人口也逐渐增加,贞观年间,已有15万余人;而到此时开元年间,已经发展到58万人,一跃与广州、扬州并列,成为大唐三大通商口岸。

    哪怕撼动天下的安史之乱也没咋影响到杭州城市发展,还为李唐的卷土重来提供了大量的赋税和粮食。

    在陈成看来,安定和平的杭州的确是值得好好经营、作为江南大本营的地方,值得多投入精力。

    当然啰,他指的“经营”,指的是岐王诗榜,而不是沈法兴、李子通等人的那种篡国行径。

    他的建言,小郡主深以为然,杭州联络站一开始也只有一个人,现在已经发展到足足三人的“超大规模”了。

    只不过,这三位仁兄,都不是陈成的旧识,要不然陈成肯定像去卜海峰那里一样,第一时间去拜访他们。

    不过从当地人的口中打听到,“岐王诗榜杭州联络站”正在趁着新一期诗榜刊发的档口,热火朝天地筹备本季度的“江南诗会”。

    一听这“江南诗会”的大概内容,陈成哭笑不得:

    这特么不就是他在捣鼓的“扬州颁奖盛典”的杭州版嘛!

    的确,经过上月陈成小卜在扬州进行的营销活动,大大提高了诗榜在当地的知名度和订阅量,小郡主立即下发指示:

    各地诗榜联络站,积极学习扬州联络站的成功经验,运作类似的线下交流活动,提高当地群众的参与积极性。

    杭州联络站是大站,江南又是风流人物聚集之地,收到指示之后,倒是很快就把活动张罗起来了。

    只不过他们并了解“颁奖典礼”是怎样一个流程,所以他们采用的还是大家更了解的“大型诗会”的形式。

    “没有小陈我亲自莅临指导,三个人尝试做大型活动,能办得起来吗?我深表怀疑啊!”

    “不过先去看看他们到底是怎样一个办的形式,也不错!既然大家都没打过照面,那我们还是不要声张真实身份好了!”陈成笃定了再一次“微服私访”的想法,这样才能起到作用,看看杭州这几个哥们到底做得怎么样。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