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54章 扬州花船来联句(第一章)(第1/2页)  开元情诗与剑榜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不仅有暗送秋波的龚子业,他的小老弟郑宝旦也一脸不自在地跟随在表哥边。

    下午上演“三英战吕布”大戏时,他成为第一个使用长棍的“吕布”,不出意外击退了刘关张,吊打十八路诸侯,成为第一个横扫中原的吕奉先。

    运用自如的长棍让他倍感惊喜,一来是蔡卓言少侠所授予的基础棍术看来的确有用,二来如今看,最适合自己的武器是长棍,不用说,后面不仅吕奉先、关云长、程咬金、秦叔宝、宇文成都要改用棍,还要多加一出“少林十三棍僧救秦王”的戏码。

    郑宝旦有些愁眉苦脸,因为表哥带来出来,就是要让他感受“文化氛围”,免不了到后面要考较他一下,真是一个头两个大。

    幸亏自己现在的人设是“少年剑客”,不用掺和他们,好极了。

    看他们兴致勃勃地要“联句”,想到自己和王老师王大叔三人在金陵联的句子,小陈是有点反胃。

    “赞成!”提议获得了一致认可,卜海峰也说好,看来在扬州文化圈浸这么久,小卜也成了文艺青年了——他能被安排到扬州来为诗榜独当一面,虽然有避祸的原因,可本的底子也算不错的。

    “好!”

    “哎,咱们聊得兴起,只谈不作,未免技痒!”才子中的某一位提议道:“我们联句作诗如何?”

    自然被小陈断然拒绝,今天的工资已经发到位了,想让他无偿加班,那是门都没有的。

    另一个没有参与诗文议的人,自然是郑公子,他一直自己比划着招式,又试图与小陈在花船上切磋下,演个“赵子龙截江追阿斗”啥的。

    嗯,扬州的风俗业也很发达,但是目前还没有作为“小地方”的金陵那种全城捧的花榜,以至于每次秦淮河选花魁时,许多扬州的从业小姐姐都渡江去金陵参赛。慕莲儿不就是一个“今在金陵曾住扬”的代表嘛。

    反倒是小陈还细心听了两首歌,坦率说,小姑娘们姿色可以,唱得也不错,但和金陵花榜时的李季兰、刘昭阳、易丝儿三人还有差距,严重怀疑小卜吃了回扣,谎报了经费数量。

    也不是寻花问柳,就好像这群人上船之后,并没怎么去听船头的小姑娘唱曲,而是聊起诗榜上的排名聊得不亦乐乎。谁高了,谁被低估,缺漏了谁的诗作,必须为哪位偶像打call——放在后世,他们也应该是钻研nba数据的那种人。

    像龚子业这样的富家公子,大多都是昼夜颠倒的夜猫子,在白天睡大觉,养足了精神,就可以在晚上出来撒野了。

    除了昼夜不停的贸易,娱乐业也是不可或缺的,沿岸高楼内随处可见浓妆艳抹的女子,那些寻欢作乐的游客纷纷而来,络绎不绝。

    盐是古代的硬通货和生活必需品,江南不知有几多盐是从作为商业中心的扬州运进、运出的。白天交易似乎还没那么繁荣,反而到了夜里更加火爆。

    到夜晚的确也仍有贸易在进行,陈成便看到买卖食盐的“公店”。

    扬州城内夜市繁华,千灯万火,恍如白昼。

    众人一同乘上了卜海峰雇来的花船,请来了两位歌女,一抚琴,一唱诗,很是风雅。

    ……

    “……”

    “嘿嘿,”卜海峰笑:“顺带我也能跟着享受一下么。”

    “你倒是很会‘借花献佛’嘛!”小陈咬耳道。

    “平时这些贵公子出手都阔绰,经费不足的时候他们也接济了不少。”卜海峰悄悄和小陈道:“这不是现在你来了,手头宽裕了么,也请他们来听听小曲,喝喝花酒,显示咱家的诗榜不是草台班子……”

    陈成不知道龚子业也是诗榜的忠实订户,但细想一下也是很正常的,他不是声称“尤好诗文”,一读到好词妙句,都要“舒爽死”么。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