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71章 小陈瞎胡闹,大叔不着调(第二更)(第1/2页)  开元情诗与剑榜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后来翟公官复原职,众宾客再次登门求见。这令翟公倍感世态炎凉,就在门上写一行大字曰:“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贫一富,乃知交态;一贵一贱,交情乃见”——是的,这几句话经常出现在传统相声中,郭德纲就经常用这句话来说明他与搭档于谦、于谦的父亲王老爷子之间过命的交情。

    翟公的经历,一模一样地发生在张九龄身上,昔年他执掌天下权柄,李隆基面前也敢屡屡回来——难怪王摩诘到现在都还感激张九龄,他现在的路,是人家帮他带上道的呀!

    感慨当年无论哪个张丞相,都没有提拔自己一下。向下面送去了自己的诗稿。

    刘昭阳唱道:“

    闲檐喧鸟鹊,故榻满尘埃。

    道性深寂寞,世情多是非!”

    众观众听完,都觉得王昌龄这两句也不出奇,是那种大路货的句子。

    可是四句大路货的句子加在一起,细细一品——

    却琢磨出一种奇妙的境界来!

    门庭冷清,鸟雀鸣躁。

    家中之榻,落满灰尘。

    咦?

    主人跑到哪里去了?

    原来,主人是到山中修行去了!

    为什么选择这么做呢?

    因为修行本来就需要寂寞独处,才能发人深省!

    你看看处于俗世之中,有多人恼人的是是非非!

    妙!

    妙不可言!

    王昌龄寥寥数字,就把王维那原本悲观凄凉的气氛全部掀翻!

    门可罗雀不但不悲凉,反而有种抛开一切负担,投身自由的潇洒!

    真是如花妙笔也!

    不仅听众们啧啧称奇,连王维都被王昌龄逗乐了!

    他说:“少伯言之有理,我听完你这句诗,简直现在就想弃官不做,去名山中修行了!”

    王昌龄大笑。

    陈成则用一种“怪物”的眼光看着王大叔:

    您这口气,您这处变不惊,“丧事喜办”的性格——

    还有这惊世才华!

    怎么听起来那么像是苏轼啊!

    难道是苏东坡是你转世的不成?

    更可怕的是,难道就是因为听了你“这句劝”,导致王老师回长安之后就开始半隐居了?

    可怕!

    还有还有!

    王大叔这特么又是来刁难我了吧?

    又用这种流水账一样的句子让我对?

    回回都来!

    不管王老师的句子是好是坏,王大叔总能续得很好,甚至“点石成金”——然后用他那块“石头”狠狠地砸在小陈的脸上。

    和王维说着人生感悟,吃斋念佛的事,王昌龄却也不忘提醒愁眉苦脸的小陈:“快对快对!你不会对不出来吧?哈哈!”十分得意!

    “怎么对不出来?”小陈在外嚣张惯了,受不得激,笔走游龙——

    表面上潇洒无匹,内心中慌得一比,王大叔这种“大路货”的诗真不好对啊!

    李季兰也知道王大叔那一句不是“大巧若拙”,而是确实“很拙”——只是和王维的那一句“拙诗”连一起,“拙拙变巧”,“负负得正”而已!

    着实为小陈捏了一把汗。

    不过好在小陈的速度可以,没有拖延时间,他的纸飞机很快便飞下来了。

    展开一看,李季兰先是一愣,然后忍不住哑然失笑!唱道:“

    道性深寂寞,世情多是非。

    空叫禾樵客,烂柯不知归!”

    这句自然用的“烂柯”的典故:晋代王质上山砍柴,看到树下有二个老人在下棋,就把手中的斧子别在腰上,坐在边上看。看着看着,他发现身旁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