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09章 小陈办大唐花边小报!(第一更)(第1/2页)  开元情诗与剑榜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接下来两日的花魁大战,陈成都没有去现场观摩。

    相比较姑娘们的花枝招展,陈十一郎更关心自己的书和“连载”。

    他这个岁数,雄性激素分泌还没有那么旺盛,再过一两年,管保他只想看小姐姐了。

    他本来就是想借着“花魁大战”来在金陵扬名,并推广自己同孟夫子的诗文的。

    常言道,酒香不怕巷子深。

    事实上,酒香肯定也怕巷子深,,梵高的画,杜甫的诗,至死也没能赢得与他们实力相匹配的声名与地位,穷困潦倒而死;

    与之相反的是极其擅长营销推广自己的两位同行——

    梵高之后的毕加索,杜甫之前的陈子昂。

    共同点是从家乡来到大城市后,都有非常出格的举动,借此推广自己的作品,名声大噪。

    陈成效法的便是这两位。

    原以为一直要到赢取花魁之后,自己作为李季兰的“经纪人”才能获得一些关注度。

    哪知道无心插柳,借着聂政和小红帽竟然火了一把。

    这一波不亏!

    趁着还有热度,加快连载速度,拿出更多的花样来吧!

    点娘网上的作者们还有“爆更”一说呢!

    加快雕版速度!

    多请几位师傅!

    印小红帽的时候,陈成只请了两位工匠;

    到金陵渔夫和大家鱼,就变成了4位;

    到第三天的阿里巴巴和qq大盗的故事,一下就增加到10位工匠了!

    哎,这增加得有点没有规律啊!

    故事的确越来越长了,可不应该是8位工匠吗?

    不科学!

    事实上挺科学,8位师傅雕阿里巴巴和qq大盗的故事,另外两位呢——

    被陈成请来刻印“秦淮评花榜”的八卦新闻!

    中国的报纸行业也是起源自玄宗朝。

    第1份官报正是问世于唐玄宗开元年间,人称“开元杂报”。

    当然,这并不是说门下省或者吏部礼部办了份报纸叫“开元杂报”,这只是大唐人人对官报的泛称。

    唐代孙樵在他谈学习上方心得的一文中,就说“杂报”是“系日条事,不立首末”的“数十幅书”,记事凡“数十百条”。

    你不能指望这上面能看到娱乐八卦、明星见闻,杂报内容当然以报道朝廷政事为主,如“某日天子亲耕籍田,行九推礼。”

    “某日百僚行大射礼于安福楼南。”

    “某日诸蕃君长请扈从封禅。”

    “某日宣政门宰相与百僚廷争十刻罢”

    “某日皇帝自东都洛阳还长安,扈从陈苌等有诗‘奉和圣制’,赏赐有差。”

    这些都在卷三中有明文记载。

    真实的唐代官报,到现代也还是能见到的,如敦煌进奏院状——敦煌石窟中就藏有唐僖宗光启三年的官报。

    要说开元杂报一点“明星新闻”都没有,也不尽然。

    陈十一郎这个“营销鬼才”就力劝小郡主争取在官报上获得豆腐干大小的版面,刊登诗榜的最新信息。

    也不知李瑜是使用了怎样哭闹手段,真的让李隆基开了尊口,允许她每次在官报上“夹藏私货”,以30字为限。

    从此以后,各地派驻长安,负责呈进奏章和通报消息的进奏院和进奏官们,除了每月进奏院状报,里面还要夹带上精简版的“惠文太子诗榜”,分别向各个地方抄发。

    王昌龄为何都去岭南走了一遭了,却仍然知道吐蕃与大唐边境发生了战事——正源自于此。

    许多人看了简版的“诗榜”,尤其是陈十一郎故意捣鼓出来的吸人眼球的内容,难免疑窦丛生,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