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406章 兵工厂(1)(第2/2页)  打搅南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弹营、弓弩营等)、牧场等。

    这些当中大部分是泉州的工匠,还有一些是赵竑登基之后从全国各地征调来的工匠。

    除了工匠之外,还有五万士兵。

    这些士兵才是赵竑最重视的,他们现在是守卫台湾府的边军,维护地方的稳定,将来会充当北伐的后备军力。

    士兵们在平时的时候主要从事屯田、建造、训练等,他们是来自两淮、川蜀、荆襄等地的流民。

    军屯以士兵屯日,五十人人为一营,一边戍守,一边屯田。

    在收成与国家分成上:使用官牛者,官六民四;使用私牛者,官民对分。

    这个政策是借鉴当年曹操屯兵的制度。

    从宝佑六年开始,赵竑在此实行屯田,安置流民,开垦荒地,不但粮草供应有了保障,而且大大减轻了农民运粮的沉重劳役负担,为恢复农业生产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赵竑来了大屯山之后,直奔军器监后院的研究处。

    刚到研究处的地方,官吏李希见到赵竑正要拱手,赵竑制止了他。

    李希站在边上,在赵竑耳边说了一阵。

    赵竑听了甚是高兴并拍了拍他的肩膀,让他先下去了。

    李希有些受宠若惊。

    此时研究处,孙公亮、孙拱穿着半袖衣衫正在全神贯注地盯着工匠们在锻造武器。

    工匠们正在锻造的是一把军刺,这把军刀是安插在军器上。

    目前军中有双刃刺刀与三棱刺刀两种。

    不过现在孙家父子盯着看的是这种三棱军刺。

    据说刺入敌人的皮肤之后,再转一圈,可以加快放血速度,伤口很难愈合且不易缝合,可以更有效杀死敌人。

    不过这种武器适合近距离的肉搏。

    掌握大马士革钢锻造技术的工匠正在对一块钢反复锻打。

    这种锻造方式非常考验工匠的技巧,要反复打磨、锻烧、锻造、折叠、再打磨……整个过程要重复很多次。

    ……末了,一把三棱军刺就出现了。

    孙公亮等了很长时间才看到这把武器,上面有一些花纹,在光下寒光闪闪的样子。

    不过孙公亮却觉得铸造这么一把三棱军刺实在有些费时了。

    因为将来必然要大规模使用。

    所以他觉得还是要采用其他的方式。

    他们并不知道赵竑就站在他们的身后,而且也不知道那是赵官家。

    赵竑过去了,拿起那把三棱军刺看了起来。

    在临安的武器库房内,有不少制作精良的武器,在他看来这把三棱军刺的品质是极好的了。

    孙公亮父子这才注意到身后的人,边上有工匠认出了赵竑。

    孙家父子这才知道面前的老翁是赵官家,忙行礼。

    赵竑在与他们聊起军器监这块的时候,才知道孙家父子他们除了研究更轻薄、防御性更好的甲胄、射程更远的弓弩、更加锋利、杀伤能力更强的武器之外,也在课余之外研究当年赵诵带给他们的一把手枪。

    孙公亮父子二人已经上上下下将这把手枪拆了个遍,对里面的构造已经相当熟悉。

    手枪的图纸也有了,不过手枪的研究进行的相当缓慢,因为里面的部件铸造的难度、精确度等等还是非常有难度的,在现在还不能铸造出来。

    赵竑道:“现在看来在军器制造上,我大宋还是比蒙古要强,这也多亏了先生你们。”

    孙拱道:“官家谬赞了。”

    孙公亮却道:“这世上的武器还没有到一个极致,我希望在有生之年能够一模一样地造出来。”孙公亮指着是那把手枪。说说520小说阅读_www.shuoshuo520.cc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