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八十八章 教书先生(第2/3页)  打搅南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那账簿上竟然有一处地方出了错。

    她又算了一遍。

    但还是错了。

    苏婉就确定了这里的确出错了。

    “这余杭县的账簿有些不对!”苏婉对银黄道。

    银黄也算了起来,算的很慢,许久之后道:“小娘子算的好快,这里的确错了,也不知道那方掌柜是怎么算错的?”

    “明和我去一趟余杭,找方掌柜问问。”然后对银黄道,“你也记这个,这个口诀对你也有用,我也教教你。”

    银黄点点头,然后就开始记了起来。

    之后苏婉就将算术教给了银黄。

    这几总是能听到银黄的夸赞声,“小娘子,你看自从有了少主的口诀,这账本奴婢很快算完了,还有这铺子一月的流水,也能算清楚了!”

    “其他铺子的掌柜学了之后,不用算盘,算起来也快了不少。”

    苏婉,“这都是赵大哥的功劳。”

    ......

    城南别院,钱大年带了亲戚过来。

    书房,赵诵见到的是一个年轻人,此人器宇轩昂,长得一表人才。

    钱大年对赵诵道:“少主,此人名叫钱良玉,临安府人,年二十。”

    听钱大年说过,钱塘钱氏,祖上是吴越国国主钱镠后人。

    赵诵试了他的才能,精通经史子集,又看了他往写的文章。

    钱良玉的文章抨击了大宋朝局,臣当道、朝政混乱,百姓生活穷困,如今北方鞑子南下,边军战力却不及蒙古军。

    然后钱良玉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措施。

    不过赵诵觉得钱良玉的措施还是有局限的,比如土地兼并问题。

    钱良玉指出“豪强兼并之患,至今而极,今百姓膏腴皆归贵势之家,租米有及百万石者......”然后提出将所有土地都收归国家。

    而现实况是南宋末年,官僚、商人、地主三位一体兼并土地,使贫富分化更为剧烈。农村第四等、第五等户的财产越来越少,无产税户益增多,扩大了佃农的队伍。

    南宋的繁华表面,压不住深层次的内部危机,始终处于积贫积弱的可怜状态,一直到南宋灭亡。

    若是悍然间打破这种平衡,会导致国家朝局动,国人都不会支持朝廷,反而让蒙古人趁虚而入。

    所以在当前是不可能实现的。

    后来贾似道推行“公田法”就验证了这一切。

    所谓的公田法是南宋政府为增加赋税收入而向民间强制征购土地的措施。

    ......最终,公田,倒给元朝拣了个大便宜。

    “这是你写的?”赵诵拿起了这篇文章,“你这文章果然和那些腐儒写的文章不同,针砭时弊,但措施现下不可取。”

    钱良玉听了赵诵说的,有些不屑。

    他看了赵诵的教材,涉及孔孟儒家的有,但除了儒家的典籍之外,还有其他百家一些言论,除此外,钱良玉也看到了其他的言论,比如: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还有什么契约精神。

    就觉得这个东家有些与众不同。

    稍微对这个东家改变了些许看法,但他愤青的本质还是没有改变,这个可是他和他的舅舅刘良贵一起想出来的。

    “私塾现在有三十三名学员,全都是孩童,看你年轻,但才华不错,此事你能胜任么?”赵诵看着钱良玉,对钱良玉道。

    钱良玉一早就听钱叔说起要教导孩童,他觉得是个机会,“东家若放心,这事就交给良玉。”

    “好。”

    钱良玉拿着赵诵的教材就下去了。

    书房内,赵诵看着钱良玉离去的背影。

    这钱良玉好像还愤青的,只是不知道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