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九十一章 您不行!(第2/3页)  北宋小文豪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考官,说不准就因为不喜欢他这个风格把他黜落了!

    赵祯听了却笑道:“年轻人,有点锐气挺好。他这一点倒是随了介甫。”

    胡宿不吭声了。

    王安石这个年轻人,他也觉得挺不错,他和司马光一样都是年轻一茬里立得起来的。

    现在王安石主动去地方上磨练,司马光则建储有功,想来日后两人肯定能位列宰执。

    只是王安石着实太有锐气了,隐隐有当初范仲淹的势头。要是再来个跟他差不多的学生,将来朝堂也不知会变成什么样!

    胡宿的目光落到场中的苏辂身上。

    苏辂正好坐在王介身边。

    王介已经四十多岁,目前当着个普普通通的县主簿,主要是想靠制科翻个身。他早就了解过苏辂其人,此时被安排在苏辂身边,心情颇有些微妙。

    这小子瞧着顶多十四五岁,这就得了两位朝中大员举荐,别人想不注意他都难!

    人和人真是不能比啊。

    好在王介是个豁达之人,没太过介怀此事,瞧见考题之后便认认真真写起自己的文章来。

    经过前头苏不欺的谆谆教诲,苏辂这次写得比平时慢。他难得一笔一划地把文章写完,又仔仔细细地检查了两遍,见其他人都还在奋笔疾书,索性把备用纸摊开,重新把文章誊抄一遍,权当是练字!

    苏辂把文章誊写完毕,终于有人停笔交卷了,不是别人,正是他堂哥苏轼。他等苏轼交卷走人,才如法炮制地把卷子交了上去,屁颠屁颠追上苏轼。

    到了御试,就没糊名誊写那么麻烦的流程了。

    随着考生的答卷全部上交,阅卷官们第一时间就位,齐齐展开阅卷工作。

    这次御试阅卷过程之中,三个姓苏的又成为了主角。

    首先是苏轼,他的文章写得又快又好,早前连欧阳修都赞叹不已,这次最先脱颖而出,综合前面上交的几十篇策论获得了三等评价。

    前面讲过了,制科结果分为一到五等,根据惯例不设一等、二等,三等就是最高的名次。

    大宋立国百年,举行的制科考试之中只有吴育一个人曾拿到过三等!

    所以在拟定第三等的时候,考官们都是非常慎重的,甚至要获得所有考官的认同。

    苏轼的文章被传看了一遍,没有人提出反对意见。

    第二个被评为三等的是苏辂。

    苏辂所写的文章都非常有实用性,启发性也非常强,范镇认为这样的文章很值得推广,尤其是在地方工作上面,更应该让大家对日常事务进行这样的归纳总结!

    在范镇的据理力争之下,胡宿不情不愿地同意了这个等次,只是心里还是忍不住犯嘀咕:眉山苏家一下子出了两个三等,会不会太过了?

    如果说苏轼和苏辂的等次引起了小范围的争议,那苏辙的文章就是让几位考官展开了激烈的争辩。

    因为苏辙在文章之中痛骂了赵祯一通。

    先说这二十年来,赵祯特别松懈,嘴里说着要思虑深远,其实啥事都不干,光嘴上说说而已。人家古代的圣人啊,无事则深忧,有事则不惧,陛下您呢,正好反过来,下无事则不忧,有事则大惧。我觉得您这样不行!

    接着苏辙又说,这几年皇宫里搞了近千美人,赵祯却沉迷女色,疏于朝政。百姓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你却在宫中穷奢极恶,这是一个明君该做的吗?你这样是要丢掉民心的!

    反正,不行啊不行,陛下您不行!

    最先看到这篇文章的是司马光。

    司马光如今兼任知谏院,也就是谏官头头之一。他看完后拍案叫绝,准备给苏辙个三等。

    贤良方正能言极谏科,要的不就是这样的人才?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