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361 新气象(第2/4页)  贞观三百年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通的老太婆,别的是不懂的,但是她只要眼睛没瞎,便看到了“平阳戍”的大兵,也是要上法场的!
    这种人,也是要午时问斩的!
    “姐夫,黄世安出发了,正往这里走。”
    “嚯,这家伙躲了一个多月,到底还是要出来的。”
    “姐夫,你打算怎么收拾他?是不是长沙那边来了人?”
    “你觉得呢?”
    “姐夫,我都看见了,长沙来的人,都是秘书。”彭颜料嘿嘿一笑,“我也上去问了,都是‘上座选人’的秘书,将来出去做个县长,那都是绰绰有余。姐夫,你什么时候
    跟他们联系上的啊?”
    “十一。”
    “嗯?”
    “你的思路,还是要开阔一点,胆子还是不够大。”
    “蛤?”
    彭颜料挠挠头,心说之前他都跟“治安维持会”的人斗了一场,那黄片大队长,像只灰孙子一样,屁也不敢放,灰溜溜地帮忙收稻不说,他还帮忙运粮呢。
    要不是觉得有点儿过分,彭颜料心想自己让他们脱粒都没问题。
    自己可是大将之材,哪里胆子不够大了?
    他们正说着话,郭威却是跟长沙来的人聊着什么。
    几个穿着体面的年轻人,扶着眼镜腿,一边问一边记着笔记。
    其中挂着胸牌的,便是记者;没有挂胸牌,但是别着特殊徽章的,则是“上座选人”的秘书。
    成群,有十好几人。
    其中一波,一脸忧愁地站在了“药王庙招待所”大门口,旁边“学兵队”的甘队长一言不发,神情已经落寞了许多。
    “这里的风气不对。”
    “何止是不对,‘新义勇讲习所’中的先进分子c积极分子,都是在小队c中队传达精神。正常操作起来,这样会是个很臃肿的编制。但是,你们看到了。”
    一眼望去,“五枪队”随处可见,联防队也是士气高涨,裹着头巾的农民,前所未有的抬头挺胸,那种喜悦,根本不加以掩藏。
    至于“新义勇讲习所”招募的学兵c新兵,则是更加的朝气,而且他们已经问过了,出操很频繁,科目也很多,但有怨言的不多。
    有怨言可以表达,但不能私底下表达。
    “之前有学生离开过,不过很多江西来的,因为想着路途遥远,来都来了,索性就咬牙坚持了下来。那边,你看。”
    指着河畔的一处临时建筑,竹木混合结构,还在扩建,并且也能看到舟船停靠,船舶排成了长龙,沿河而停。
    那里,都是一些学兵的长辈,多是湘南和赣南来的,有些老父亲看到儿子在吃大苦头,顿时呜呼哀哉,使唤了不少钱,想要疏通一下,让王委员高抬贵手,把他们的仔领回家去。
    然而王角答应了,学兵自己不答应。
    十五六岁的少年,已经开始认真地认识这个世界,他开眼看到的,和以前看到的,决然不同。
    老父亲希望的,就是混个官皮,将来回到老家,总计是有安置的,当过“义勇”,按照以前的老规矩,返乡之后,做个坊里“明断是非”的中人,那是绰绰有余的。
    江湖上的人出来讲数,也是要给“义勇”三分薄面,因为保不齐就是一个马勺吃饭的袍泽。
    只是这一回,如此艰苦的日子,甚至还要冒着跟土匪们火并的风险,直接让当老子的不情愿了。
    他们哪里肯让小儿子吃这等苦。
    小儿子c大孙子,这是自来的疼爱,本来就是个“镀金”的事业,闹腾成要跟土匪火并,那还得了?
    之前使唤的路费就当打了水漂,也要将儿子接回家。
    然而,到了地头才知道,跟土匪火并,那都是小事!
    把地主老爷的饭碗都砸了,这是人干的事儿?!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