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254 还真是有点儿邪门(第2/4页)  贞观三百年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就不是那么简单粗暴。
    徐家七子除了老七年纪小才二十郎当岁,另外的六个,五个是亲儿子,一个是干儿子。
    但干儿子能力强,徐温的想法,就是希望干儿子提高挈领把控全局,至于亲儿子们,做个“拖油瓶”即可,保留着家族份额,有两个跨海商贸会社在,总不能饿死。
    时代早就变了,以往谋夺家产的那一套,在这个贞观三百零一年,想要达成同样的效果,得绕七个弯八个环。
    这也是为什么徐温的干儿子“徐知诰”,选择了外出创业。
    实在是李昪自己也有野心,徐氏商贸会社他有百分之两点七的股份,做个富家翁是绰绰有余,但这显然不是李昪想要的人生终点。
    所以“自立门户”,也
    就是自然而然c顺理成章的事情。
    只是皇唐天朝的门槛,不管看不得看见c摸不摸得着,客观就是存在的。
    现如今,“五姓汤锅”之首,就是他的一个台阶,一个门槛,能不能跨越过去,突破岭南省的天花板,就看机会。
    “老板,徐太爷毕竟是姓徐,湖南人c江东人,总归是有愿意支持他的。当年徐太爷的想法,是靠着盘外功劳,然后进宣政院。勋功在身,通过宣政院来运作,只要进入中央宣政院,这‘韶州徐氏’,就算是真的立了起来。”
    “谁能想到学生闹事呢。”
    叹了口气,当年什么都准备好了,结果京城的学生闹起来搞游行示威,主要就是抗议帝国在海外疆土的血腥镇压,还要求内阁将“凶手”绳之以法。
    这种事情怎么可能做?
    于是乎就是板子高高举起,然后轻轻落下。
    搞镇压甚至搞屠杀的“凶手”们,暂时被冷处理,而当时徐温就是参与了一场海外疆土的镇压,按照流程,就是要“因功受封”,这一步踩严实了,进入宣政院的嗓门就要大一些。
    可惜,运气实在是不好。
    从此徐温就再也找不到这样的机会,哪怕海外叛乱再多,也跟他没有关系,至于闹海贼这种事情,更是怎么轮也轮不到他,四海之地不知道多少海贼,又不知道有多少海军。
    功劳哪里轮得到他?
    至于扬子江中闹水贼,内水的水师又何尝不想捞一两个功劳?
    机会错过了,也就只能错过。
    徐温能做的,就只剩下积攒实力,希望子孙给力一点。
    可惜,毕竟是创业艰难,徐温起家的时候,根本没机会管教儿子们,放养的结果通常都是两种,一种变得野性十足,战斗力强;另外一种那就是跟野生的差不多。
    好在“无心插柳柳成荫”,收了个干儿子居然还挺能干的,“徐知诰”外出打拼之后,徐氏家族内部是相当的和谐,因为“徐知诰”的行为,就是表明他不会过来分徐家的饼。
    所以徐氏兄弟中,亲兄弟恨不得用锤子爆了亲哥亲弟的头,但是对“徐知诰”这个义兄弟,那是真的一个个都亲近得很。
    徐太爷那里搂不来钱的时候,只要跑去李昪那里喊一声“兄弟”,晚上的花酒钱那就是有了着落。
    而且徐太爷开家族会议,表明将来徐氏商贸会社的掌舵人,他属意李昪的时候,兄弟们都不反对,觉得这样挺好
    冯令頵也是看徐家的大爷二爷等等都不爽,这才跟徐温表明了态度,他也是有事业规划的,哪能在歪脖子树上吊死。
    而且冯令頵也有子女啊,冯延巳又不是没有才能,也不是冯令頵自吹自擂,就是冯延巳的能力,现在出去当个县长没问题,去海外副州长起步,还能分管资源开发,做个专员绰绰有余。
    若非李昪的魄力摆在那里,也有野心,李公馆的发展势头,也的的确确就差临门一脚,怎可能吸引冯氏父子如此卖力。
    如今终于看到了机会,甚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