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30章 庖厨论事件(没人看,那就说个段子)(第1/3页)  盛唐开始于南海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南洋开发计划的重心有两个,一是开发大唐急需的铜矿,二是利用南洋优越的水热资源,把南洋打造成大唐重要的农产品基地。

    华夏这片土地上多灾多难,想要让人口平稳的快速增长,粮食安全就显得极为重要。

    南洋很大,岛屿众多,大唐现在开发的仅仅是吕宋岛的一小部分,南方还有上千个大大小小的岛屿。

    这么大的地盘肯定没办法一口吞下,开发南洋注定是个长期的任务,何况大唐国内及周边还有大量未开发的区域。

    正是因为内陆面积广博,资源丰富,一直以来华夏对海外就没有太大的兴趣。

    云浩他们想要让唐人开眼看世界只能靠利诱,让参与的人得到足够的利益才能让他们保持对外开拓的野心,这样总比让他们在国内打生打死的要强。

    先遣队登陆的地方就是后世赫赫有名的马尼拉,这里的深水良港可以辐射整个南洋,也是沟通美洲的重要纽带。

    云浩的想法是把吕宋岛打造成一个海外扩张的前进基地,用一个可以创造无数财富的桥头堡牵住大唐向外扩张的神经,即便是以后发生什么变故,大唐也不会抛弃这里。

    让这里成为华夏这个大陆国家不放弃海洋的一个理由。

    云浩的想法很好,计划执行的也比较顺利,可他还是小看了热带领地的开发难度,或者说是根本不了解开发一片拥有百万土着的荒蛮之地要付出怎样的代价。

    开发过程中最大的问题就是无处不在的热带疾病以及人力不足。

    疾病方面穿越者还有办法,人力方面就显得无能为力了。

    故土难离是移民难得根本原因,纵观历史,华夏大地上的几次大规模移民都是官方的强制行为,自然移民的数量少之又少,即便是闯关东、走西口和下南洋这三次自发的移民潮也是有官府的推动。

    官府推动移民的效率低下,原因是不敢过分刺激百姓,担心什么混乱。

    可没有官府的介入,移民的周期会无限期拉长,百十年的都有可能。

    穿越者等不了这么长时间,皇帝也想尽快把南洋笑话,完成开疆拓土的伟业。

    于是双方一合计,就出现了雇佣移民这一套路。

    简单来说就是李二以南洋地主的名义招募佃户。

    招募的政策很优厚。

    每一户佃农都会被安排到当地的皇家种植园工作,每户十亩地,耕种三年便可以得到这块土地三十年的使用权和免税全,只需要缴纳出售粮食时的农产品税即可。

    种植园为佃农提供免费的宅基地,农具和子女教育,还会给他们免费提供第一年的口粮。

    这样一来这些佃农就变成了皇帝的长期雇工,还不用缴纳乱七八糟的税务。

    如此优厚的条件瞬间吸引力七八万挣扎在饥饿线上的农户和逃民,总共有差不多三十万人。

    人是找到了,可如何把怎么多人云过来却成了难事,

    这还不算真正的难题,真正难得是地方官府根本就不放人离开。

    要知道治下人口的多寡直接影响着地方官员的考评和升迁,一下子少了这么多人,那些官员当然不干了。

    为这事,李二不得不颁布了一条免责令,说明南洋移民所造成的人口流失不影响考评和升迁,这才让地方官府放人。

    想想李二这个皇帝当的也够闹心的。

    李二也深感当皇帝的不易,他在给李渊的信中写到:“贤者言:治大国如烹小鲜,儿以为然也!儿为庖厨,奈何众口难调,身受烟火覃身,食者亦有怨言,何故?”

    李渊回信曰:“误解圣言,该打!身为君者,调和五味实乃本职,秀色可餐是为虚妄,谦谦君子不近庖厨,不得其苦,亦不得其乐,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