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九十三章(第2/3页)  华娱之黄金年代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一个他乡的乞丐都知道京城有个刘罗锅,并且编成了歌谣赞颂他的清廉,试想连一个穷山僻壤的乞丐都知道刘墉刘大人难道京城里的挑夫都不知道吗?
    再往前桂怀泰那几集,京城中无人不知的宰相刘墉,常在民间行走体察民情,都清楚刘墉刘大人的清廉。
    所以挑夫没有理由不认识刘墉,即便是刘墉和张成没道出真名实姓,但按照之前塑造的知名度,这个挑夫又已经知道此人官至中堂大人,不难猜出这个人的真实身份。
    所以,这个地方有点儿不合逻辑。
    察觉到不大对头,易青直接动手就改了,在他看来,把挑夫这个人物塑造成一个对刘墉敬重,尊重的这么一个形象的话更好一点。
    还有就是电视剧结尾的
    时候,乾隆皇帝大摆千叟宴,这个时候,一个黄口孺子对王爷的批判那一段,很刻意,感觉这集的孩子的形象也有点失败,把这个孩子说的过于成熟了,仿佛看透一切了似的,作为一个如此年龄的孩子,显然不应该对朝廷中大臣们的人情事故如此了若指掌。
    最后还有第39集,刘墉回家自裁的路上,易青前世看这场戏的时候,就觉得特别扭,现在重新再脑子里捋一遍,终于知道哪儿别扭了。
    之前和珅已经通知了一个大内侍卫,让他去刘墉家报丧,此人沿路高喊&a;a;“太上皇赐刘墉自裁啦!&a;a;“
    老百姓却跟躲什么似的家家闭门闭户,连个给刘罗锅送行的都没有。
    这显然和前面剧集中营造的&a;a;“刘墉美名远播&a;a;“剧情不符了,看刘墉一个人孤零零抱着剑往家走,作为观众,易青都替刘墉感到不值,白白一生清廉,爱民如子,临死却无人问津,这么拍凄凉是足够凄凉了,可这样等于侧面反映出老百姓并没有认可他。
    一辈子为国为民,最后被皇帝赐死,怎么着不得来什么&a;a;“百姓十里长街送宰相&a;a;“啊,易青个人认为如果&a;a;“送宰相&a;a;“的话,不仅肯定了刘墉在百姓心目中的地位,而且悲凉程度绝对不亚于孤零零的一个人捧着宝剑在大街上走,所以易青觉得这个地方也是即刻意,又牵强的。
    类似于这样的情节,该删掉的删掉,该做出调整的必须做出调整。
    易青完全沉浸在剧本的二次加工之中,付艺伟那边又把《便衣警察》的剧本看了一遍,回头再看易青的时候,发现他还在稿纸上写写画画的。
    “易青,很晚了,你不睡啊?”
    易青听到付艺伟的声音,这才抬起头,看看时间,已经快十二点钟了,刚刚一直在写剧本也不觉得怎么样,现在突然停下来,这才感觉到累。
    “嗯!睡觉吧!”
    易青说着,把稿纸整理好,去外面刷牙洗脸,等回来的时候,付艺伟正倚在床头,又把《宰相刘罗锅》的剧本拿了起来。
    “你怎么又看上这个了,林导那边不知道什么时候,就得去试镜,你还不趁着现在,好好熟悉一下剧本。”
    付艺伟头也没抬,随口说道:“刚才已经看过一遍了,现在换换脑子怎么了?”
    倒是没怎么!
    不过易青却瞧出来,付艺伟好像并不是很喜欢《便衣警察》这个剧本,她毕竟不像易青那样,熟知未来将会发生什么,所以在她看来,《便衣警察》这个剧本真的很一般,至少她没看出来哪里好。
    “小伟!你要是真不喜欢的话,我就和林导说一声,要不然咱们就算了吧!”
    本来易青在林如为导演面前推荐付艺伟演施肖萌,也只是因为想要把自家女人给捧红了,她既然喜欢演戏,易青又有这个条件,为什么不把有限的资源都用在付艺伟的身上。
    结果~~~~~~~
    “我也没说不喜欢,可就是提不起劲头,我还是更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