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63章 疑兵之计(第2/3页)  三国之白马关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由于吴军退回江夏后便始终按兵不动,因此几个月来江面上都是十分平静。刘备为了展现与孙权言和的诚意,没有把大型战船开到武陵与长沙的边境江面,只是让船只驻守在公安附近,并让烽火台严加监视。

    然而这一天,公安东南方的江面上,缓缓驶来一队船只……

    “江面有船!”最南边的烽火台上,士卒们第一时间发现,随即备好木柴、石涅与火把,做好了烧起黑烟示警的准备。

    少时,这队船只逐渐临近,正好十艘大型战船。船只行驶的速度虽然不快,但上面插着的“吴”字旌旗,却让众士卒震惊不已。

    “是吴军战船!快点燃木柴!”

    随着第一座烽火台燃起黑烟,烽火台们接二连三地点燃柴火示警,一路向北,直至传到离公安最近的那座烽火台处。而第一个发现吴军战船的那处烽火台,也火速派士卒返回公安,将此事告知了马良。

    吴军来犯,事关重大,马良不敢大意,一面差人去江陵告知刘备,一面去南面的临沅通知樊伷与习珍,请他们多派斥候,以防不测。

    消息传到江陵,此刻刘备正在校场检阅士卒,听闻此事后,也是勃然色变,怒哼道:“孙权竖子,终究还是与曹丕联手来犯!”

    刘备当即在校场大营内召集正在练兵的诸位文武,在告知他们此事后,李朝第一个疑惑地问道:“陛下,当真只有东吴战船,没有魏贼水军前来吗?”

    刘备微微点头,随即沉声道:“只是朕细细想来,总觉得此事略有蹊跷。”、

    “陛下之言甚是!”赵云也忍不住说道,“曹仁当真放心吴军独自来攻荆州,竟不派一艘战船前来督军?纵是孙权甘愿相助,也绝无此等道理!”

    “何况就十艘战船,未免也太轻视我大汉水军了!”刘备接过赵云的话说道,“若只是先头部队,这般打草惊蛇,也不符合孙权的作风!”

    当年吕蒙白衣渡江何等高明的手段,而吴军今日唱的又是哪一出。

    就在刘备等人疑惑之际,镇守津乡的冯习送来消息,说是在荆州东面的华容县境内,发现魏军大将文聘带着三千兵马,正缓缓向江陵而来。

    “文聘此番随曹仁一同进兵,他可只带三千兵马……”刘备想到这里,眼睛不由一亮,“想来他身后必定有曹仁大军接应!”

    帐中诸将也是纷纷认为此乃文聘的诱敌之计,因此刘备差人告知冯习,让他切不可轻易出兵,还需严守津乡。

    但是关索的心中,却隐约有些不安。

    曹仁当真跟着文聘一起来了吗?莫非他要与曹真合兵一处,攻打江陵?

    历史上,文聘镇守江夏数十年,名震东吴,未尝有失。相传有一次孙权的突然进犯,文聘镇守的城池十分空虚,士卒与百姓大多在城外无法返回,因此文聘便急中生智,令士卒全部躲藏在城中,他自己本人也在府邸中卧床不起。面对这样的“空城计”,孙权果然生疑,不敢攻打,随即退去。

    如果刘备等人真的以为这是文聘的疑兵之计,那文聘反而是在最安全的处境……

    但关索眼下并没有十拿九稳的把握,这也是他迟迟不敢开口的原因。

    何况,东吴的战船葫芦里卖得又是什么药?

    关索正在疑惑之时,马良又有书信送来,说吴军船队行驶极为缓慢,且完全没有靠岸并进攻沿江的烽火台,任由他们烧烟示警。

    就算被发现了行踪,吴军也应该夺取烽火台的控制权,以免它们在接下来的战争中继续示警。

    如此反常的行为,瞬间让帐中诸将议论起来。

    “是否孙权此番是受曹仁胁迫,不得已出兵?故而不肯轻易攻击我军?”

    “若是如此,曹仁为何不派船只督战?”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