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百一十九章荀彧的能力(第1/3页)  三国之铁骑南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钟繇,个人能力十分不错,但因为归顺曹操的时间尚晚,故而一直未进入到曹操的核心圈子,可以说是一名被‘论资排辈’所耽误的人才。

    每个势力中,无论大小,都具有‘论资排辈’的现象。

    这种现象,有很大的缺点,但同时也具备很大的优点。

    对于一个新生的势力来说,优点大于缺点。

    因为他本来就没什么人才,来一个人才,就把他排到前面,让人才得到重视,是对势力发展十分有利的事情。

    但对于一个发展很久的势力来说,这就不是什么好的现象了。

    有才能的人,已经排到了前面,会挡住比他更有才能的人的‘路’,不利于势力的发展。

    凡事皆遵循‘论资排辈’的习惯,不是一个好的习惯。

    但凡事皆有例外,在曹操的势力中,就有这么一个规则之外的人才。

    这个人才,也正是建议曹操派钟繇前来邺城县,说服冀州的世家大族归顺之人。

    他的名字,叫做荀彧,字文若。

    他能提出这样的建议,不足为奇。

    年少时,荀彧就号称有‘王佐之才’,这可是一个谋士的终极称号了。

    不仅要在计谋上出众,而且在治理地方,举荐贤能等方面上都要有所建树。

    对待这个称号,荀彧毫不客气的展现了自己的能力,让这个称号当之无愧。

    在他跟随曹操的这些年中,他在建计、密谋、匡弼、举人,治理等方面多有建树,被曹操亲切的称之为“吾之子房”。

    每次征战,他都替曹操稳定后方。

    久而久之,世人便忽视了他那丝毫不亚于郭嘉和贾诩的智力。

    当然,他这么做,并不是他的本意。

    但他深知‘树大招风’的道理,而且十分清楚曹操的为人,故而在很多事情上,都持有保留意见,或者让别人出面。

    只有无计可施之时,他才会发言。

    这一次的冀州之战,他再次将‘舞台’让给了郭嘉。

    郭嘉也是十分有能力的人,确实没有让他失望,不管是前期的速取安平郡之策,还是后期的‘联合韩成,吞掉袁尚军’之计,皆让荀彧徐徐称赞。

    只是在最后,郭嘉等人太重视战争结果,反而忽略了这个时代的世家力量,荀彧才有了不同的想法,不得不出手。

    郭嘉等人去了青州之后,荀彧向清河郡的曹操写信建议道:“战争的方式有很多种,斗将,斗阵,斗兵......说到底,只有两个字—斗智。

    冀州之重,在于南侧。

    没必要因为北侧的大战而用尽全力。

    与此同时,我们可以趁大军在冀州北方和奋武军争斗之际,派一能说会道之人出使邺城,说服冀州众世家归顺。

    有了这些世家,就相当于拥有了半个冀州。

    等到了韩成发现的时候,冀州南侧四郡已经被我们不费一兵一卒之力而拿下了。

    如此良机,失之可惜啊!”

    荀彧的信,微言大义。

    让曹操顿时眼前一亮,好像突然看到了一个‘新的世界’一样,想法百出。

    高兴之余的曹操对着身边之人说道:“哈哈!我有奉孝,文若和文和,何愁天下不平?”

    遂下令按照荀彧的信中所讲,派钟繇出使魏郡邺城县。

    钟繇就是这样被委以重任的。

    钟繇的表现,说明了荀彧的看人能力,真的很准!

    ......

    魏郡张氏和颍川郡钟氏都是世家,从表面上看,只是所处的位置不同罢了。

    但实际上,两者差了很多。

    颍川郡长社县的钟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