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十五章 杀降(第4/7页)  风波定大唐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皇飞上一匹快马,悄悄隐入密林小道,向南奔去。

    ……

    北风怒号,苍茫阴沉的夜空中落下了冥冥的大雪,很快地将这一切痕迹都掩埋了。

    ……

    幽州节度使大营也被这一场席卷了整个大唐河北道的暴雪覆盖了。

    好在奔赴洛阳献捷的唐军昨日就已经全体返回了营中。

    高适、严庄等几名读书人也被特许随军来到营中,他们都是在此次洛阳之行中主动来军前投靠的,但因为没有机会觐见忙地团团转的张节度,所以当时只补了个名字,还没有安排幕职和差事。

    随军判官说的明白,幽州幕府中急需读书识字的文职幕僚,他们几位都经过了自己的初步选拔,故此才有机会谒见张节度。那之后,才能根据他们各自的能力安排幕职。当然,如果他们最终不能被录用的话,节度府也会赠给路费遣返还乡。

    说实话,相比于参加需要自己承担所有费用而且旷日持久的举试,人家幽州节度府这条招揽人才的规矩就灵活和大方许多了。

    高适一大早就把还在暖烘烘被窝里酣睡的严庄推醒。

    “严老弟,快起来,下大雪了。”

    “唔,下雪了?高兄,好累啊,我再睡会儿,你先去,我一会儿就来……”严庄仍迷迷糊糊的嘟囔着,经历十多天的行军,细皮嫩肉的他,连骨头都要被颠散了。

    “哎……”高适叹了口气,摇了摇头,给他掖了掖被子,说道:“今日随军判官要带我等谒见张节度,你再睡会儿便速起,不可迟了。”言罢,他便轻轻出帐去了。

    雪下了一夜,整个大营都被皑皑白雪覆盖。一道:“大帅,史思明对大帅一向衷心,虽有小错,但请大帅念在他素来忠勇的份儿上,饶了他吧!”说罢,他向诸将使了个眼色,大家也纷纷会意,一同出列求情。

    就连在平日里与张守珪貌合神离的平卢兵马使邬知义也离座为史思明讲情——毕竟这种能拉拢营中诸将人心的机会不是经常会有的……

    张守珪沉着脸,好半天才传令道:“推回来。”

    此刻,身遭五花大绑的史思明已吓得面色煞白,跪倒在地颤声说:“谢大帅不杀之恩。”

    张守珪冷冷说道:“史思明,非是本帅不想杀你。你违抗本帅军令便是死罪,就是到圣人那里也救不得你!只是诸将求情,念你往日也小有寸功,此番便先记下你的死罪,今后再犯,别怪本帅法不容情!”

    “谢大帅!谢各位求情!”史思明连声应道,脸上热汗直淌。

    张守珪正色说:“本帅再次言明军法,今后诸将再有敢违抗军令者,不管曾有何种功劳,也不管朝中有谁撑腰,本帅也绝不宽饶,你们记下了!”

    “诺!”诸将不敢怠慢,齐声应命。

    张守珪这才面色一和,缓缓拿出一份军令和十来张委任告身,逐一宣布了对其他有功将佐的提拔任命。

    他这一打一抬,让众人不敢有丝毫自傲之心,又赚得营中诸将死命效忠,当真高明至极。

    诸多军营大事已毕,张守珪命随军判官带上几位前来投靠的读书人,要亲自见见他们,不一会儿,已在帐外恭候多时的高适、严庄等人进入大帐,拜见张节度。

    张守珪得知高适的祖父为大唐名将高侃之后便对他颇有好感,问道:“高适,你家世代将门,缘何弃武从文?”

    高适回答:“回禀令公,祖父性情耿直,晚年不肯在武周为官,举家返回宋中老家,不久病故,临终前要子孙弃武从文,故从家严起,便以习文为主,只略习武艺防身。”

    张守珪略略点头,叹息了一声。又问道:“因何投至帐下?”

    高适毫不掩饰,朗声说:“不才愚鲁,屡试不第,一腔抱负难以施展,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